[微风]这两天是广岛、长琦遭原子弹轰炸纪念日,中国记者徐德智问联合国秘书长:广岛

阿秋手作 2025-08-09 17:53:27

[微风]这两天是广岛、长琦遭原子弹轰炸纪念日,中国记者徐德智问联合国秘书长:广岛,长琦是谁炸的?秘书长支支吾吾说出了美国。徐德智又问秘书长,为什么炸日本呢?秘书长哑口无言…… 80年前的那一瞬间,广岛和长崎成了人间炼狱,两颗原子弹下去,二十多万人的命没了,那段惨事至今清晰,轰炸带来的代价也时刻在警示着当下。 按美国自己的说法,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硬扛着,死活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无条件投降,美军要是硬登陆日本本土,两边伤亡估计得是天文数字。 所以投原子弹,美国人觉得是 “以战止战”,想用 “最小代价”(当然,这 “最小” 是对美国说的)快点结束太平洋战争,免得更多盟军士兵和日本百姓死在没完没了的冲突里。 站在美国当时的立场,这好像是结束战争的 “近道”,确实也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垮台,可悲哀的是,这条 “近道” 的代价,全压在了广岛、长崎的老百姓身上,他们成了战争机器最后疯狂的牺牲品。 但日本这边,每逢纪念日,外人看到的总像一场自说自话,政府一遍遍强调自己是 “唯一挨过核弹的国家”,在国际上反复摆受害者姿态,还呼吁全球废核。 呼吁废核本身没错,核弹的恐怖确实该让全人类警惕,可问题是,它哭诉自己的苦时,对自己当战争加害者的黑历史,却总选择性遗忘,提都不提。 1931 到 1945 年,日本在亚洲干的那些事,历史都记得:南京城里堆成山的遇难者尸体,重庆防空洞里被轰炸闷死的老百姓,菲律宾海滩上被活埋的盟军战俘…… 这些血账还没清,它倒先哭起自己挨原子弹的惨状了。 这种选择性记忆,在日本的教育和政治里都拧了劲,右翼势力甚至在纪念核爆的歌里,把灾难归为 “文化被乱用”,轻巧地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更有人扯谎 “当年是帮亚洲国家摆脱殖民,才跟美国打起来”,这话荒唐到日本老一辈都听不下去,安倍执政时更离谱,嘴上喊 “要和平”,暗地里解禁集体自卫权,给未来动武找借口,美其名曰 “防患于未然”,这跟二战前日本扩军的路数几乎一个模子。 更吓人的是,这种歪历史观正通过改后的教科书灌给年轻人:“侵略战争” 改成 “进出”,“大屠杀” 轻描成 “事件”,对核爆却大书特书,配着烧焦的建筑照片,反复告诉孩子 “我们是受害者”。 这么教下去,日本高中生里知道南京大屠杀的不到三成,知道 731 部队的更是没几个,真让人担心,再过几十年,当年的血债怕是真没人记得了。 正因为历史真相缺了块,遗忘的危险才更让人揪心,广岛的钟敲了八十年,要是敲不醒对自己侵略历史的反思,这钟就算白敲了。 日本总打 “我受过伤” 的牌,让不少国家提它的侵略史时都顾忌,甚至闭嘴,但总有站在真相这边的人,敢发出清醒的追问。 像徐德智,常年住在美国,专挑别人不敢碰的敏感话题问,去年美国说 “日本是和平国家”,他当场掏出照片怼:“靖国神社里供的战犯,指挥南京大屠杀的谷寿夫,算和平分子?” 问得对方脸发白,啥也说不出来。 中国外长王毅都握过他的手,说 “小伙子你名气大,常在电视上见”,这些清醒的声音,就像黑夜里的光。 其实《波茨坦公告》早说透了:“把日本人骗去打仗的坏蛋,必须彻底除掉,不然没和平。” 现在听这话,照样震耳朵,一点不过时。 所以广岛、长崎的纪念日,绝不只是日本一个国家的哀悼日,它该是全人类一起反思战争、琢磨和平的日子,钟声敲响悼念逝去的生命,但比悼念更重要的是,弄明白这些人为何离去,怎么才能真的不再有悲剧。 真心纪念,得先对着所有战争受害者,不管是广岛、长崎的平民,还是南京、珍珠港的遇难者,彻底反思,就得挖得深:既要记着核弹的恐怖,更要直面战争的根 —— 侵略和扩张的心思。 受害者的眼泪该同情,但加害者的真心忏悔更不能少,少了这个,悲剧迟早再来。只有日本真能以史为鉴,好好反省军国主义的侵略史,用行动让亚洲邻国和世界信得过,它喊的 “反核和平” 才有分量。

0 阅读:229

猜你喜欢

阿秋手作

阿秋手作

一个喜欢手工的业余小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