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身边最小的警卫员陈昌奉,12年后再相见,他的职位让主席都感叹不已。 1915年9月25日,陈昌奉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岭脑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那时候地主剥削严重,全家生活仅靠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来维持,生活极其贫穷,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更惨的是,11岁时,母亲又被活活饿死,家庭生活更加困苦。母亲临终前把家里最后一点口粮都留给了陈昌奉,自己活活饿死了。 1929年春,当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的喜讯传到岭脑村时,人们奔走相告,说这支队伍就是打土豪除恶霸,为穷人谋幸福的红军。14岁的陈昌奉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立马就想参军。父亲虽然舍不得,但想到孩子跟着自己只能受苦,最终同意让他去投奔红军。 是年底,陈昌奉与同村的一位青年,背着父亲离开家乡,在福建长汀县参加了红军。因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陈昌奉被分配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副官处当司号员。别看他年纪小,但这孩子特别机灵,干活勤快,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1930年初,陈昌奉由司号员改为红四军军部勤务员,在朱德军长等领导同志的身边工作。朱老总眼光独到,观察了三个月后发现这个小战士人品过硬,对革命忠心耿耿,是个可造之材。3月底,组织上决定调陈昌奉到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党代表毛泽东身边当勤务员,不久改为警卫员。 年仅15岁的陈昌奉就这样成了毛主席身边最年轻的警卫员。因为年龄小但特别机灵,毛主席戏称他”红小鬼”。陈昌奉从小没上过学,一个字都不认识,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教他学文化,学科学知识,给他讲革命道理。“陈昌奉”这三个字,就是毛主席一笔一画亲手教他写的。 长征路上,陈昌奉跟着毛主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有一次毛主席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没合眼,陈昌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到处找材料给主席搭了个简易床铺。还有一次翻六盘山时,陈昌奉得了疟疾,又累又冷,走不动路了。毛主席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皮大衣给他穿上,还安排人抬着他走。那时候条件艰苦,主席脱了大衣就只剩一件单薄的军装,但他宁可自己受冷也要照顾这个小警卫员。 最让人难忘的是警卫班长胡长保的牺牲。我们一行走到了一个山间,三架敌机疯狂地向我们冲来,扔下来的几颗炸弹正落在我们身旁。胡长保同志躺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捂着肚子,一声也不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陈昌奉说要好好保护主席,然后就牺牲了。主席慢慢地将夹被打开,小心翼翼地盖在胡长保同志的身上。 1936年,为了让陈昌奉有更好的发展,毛主席忍痛送他去红军学校学习。陈昌奉学习刻苦,表现优秀,毕业后在陕北保卫局工作。1946年,山东解放区急需干部,陈昌奉被选中前往山东工作。临行前毛泽东亲笔在照片背面题词勉励:“昌奉同志:努力工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祝你胜利。毛泽东1946年5月17日” 临别时,陈昌奉哭得像个孩子,毛主席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说:“我们还会见面的!我等你们胜利的消息!” 陈昌奉到了山东后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先后任济南市公安总队总队长,山东省公安厅武装处副处长,山东省公安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12月任山东省军区潍坊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党委副书记。 1958年8月,毛泽东从河南乘车北上到山东视察,到达山东后,他对旁边的地方官员提起了一个身在山东的人,这个人叫陈昌奉。工作人员告诉毛主席,陈昌奉现在是昌潍军分区副司令员。毛主席听了很高兴,立即要求见见这个老部下。 陈昌奉听说毛主席要见自己,更是激动地像个小孩子一样,一溜烟就跑到了毛泽东那儿。这个40多岁的副司令员,此刻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就像当年那个15岁的”红小鬼”一样。 看到陈昌奉如今的变化,毛主席笑着对他说道:“小鬼,十多年不见,如今官当得不小嘛。”时隔12年的重逢,两人都很激动。毛泽东还单独拉着陈昌奉和自己拍了几张合影。 陈昌奉和毛主席分开了整整12年,两人不仅唠了家常,还说起了让他们都难以忘记的人—从前警卫班的班长胡长保。毛主席希望陈昌奉能够找到胡长保的家人。陈昌奉郑重承诺一定要找到胡长保的家人。 临走前,毛泽东还鼓励陈昌奉说:“你看几十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有精神,我听说你工作干得不错,不过要谨记,我们的光荣传统可不能在你身上丢了啊!” 此后,陈昌奉被调到江西工作,历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86年12月23日在武汉病逝,享年72岁。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举国悲痛,得知消息的陈昌奉,更是悲痛不已。当时,陈昌奉在自己家中设了灵堂,他带着全家老小一起跪拜毛主席,跪拜这位改写他一生的老人。 临终前,陈昌奉仍然念叨着要找到胡长保的家人,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从江西宁都的贫苦农家子弟,到毛主席身边的”红小鬼”,再到省军区司令员,陈昌奉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毛主席身边最小的警卫员陈昌奉,12年后再相见,他的职位让主席都感叹不已。 19
熹然说历史
2025-08-09 19:20:14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