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国是真的要掀桌子了,老美本以为对中国船多收150万美刀,我们的船就不跑了,没想到我们正式实施《反外国制裁法》,老美要敢对我们搞不合理制裁,中国直接冻结他在华资产,这次咱不陪老美的玩,直接自己立新规矩,这招釜底抽薪,就问老美敢不敢赌? 前段时间,特朗普拍板说,任何中国制造或者挂着中国旗的船要进美国港口,得先交 150 万美元,他把这钱叫 “保护费”,打得一手好算盘,觉得这笔巨款能把中国船挡在门外,给快不行的美国造船业腾出点活路。 计划听着挺直接,可实际发展完全没按他想的来,中国的航运公司收到消息后没激烈抗议,也没乖乖交钱,他们就平静地改了航线,船头一转直接开去墨西哥和加拿大了,对他们来说,换个码头卸货而已,市场不会因为这点阻碍就拱手让人。 这轻轻一转,却在美国东海岸掀起了波澜,那些靠全球贸易吃饭的港口,几乎一夜之间就冷清下来,佐治亚州的萨凡纳港,情况尤其严重。 三十多万吨货物堆在码头,运不出去,平日里忙个不停的巨型起重机,现在就那么闲着,任凭海风吹,有些地方都开始生锈了。 港口工人也彻底闲了下来,以前三班倒都忙不过来,现在只能在码头上晃悠,有人甚至开玩笑说闲到 “数蚊子”,这萧条景象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那个想打击别人的政策,第一拳实实在在打在了自己身上。 但这还只是开始,是中方被动调整带来的直接后果,真正的反击,在另一个层面早就准备好了,中国的应对,是一套已经落地的法律体系,核心就是《反外国制裁法》。 这部法律规定得很清楚,要是外国对中国搞不合理制裁,中国就能依法反击,最厉害的就是直接冻结它在中国的资产。 这可不是空话,为了让法律能用、好用,国务院还紧跟着出台了一系列详细的执行规则,谁来执行、怎么冻结、适用于哪些情况,都写得明明白白,中国的后备方案里,还有反倾销、反补贴、市场准入这些手段,一整套组合拳随时能打出去。 法律的威力很快就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南京有家中国企业遇到麻烦,它的海外客户因为要遵守本国的制裁,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换以前,这家企业可能就只能吃哑巴亏,但现在,他们直接拿着《反外国制裁法》告到了法院。 法院不仅受理了,还真的支持了合同索赔,案子虽然不大,意义却不小,它等于告诉所有中国企业,国家给的法律武器能保护自己是真管用的,这给了行业很大信心,也让那些想跟风制裁的外国机构,不得不掂量掂量。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裁清单也开始动真格,被点名的美国机构,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资产被冻结,运营受限制。 而且范围很广,不光是军工企业,就连一些在中国扎根多年的教育机构、科技公司,要是踩了红线,也可能被列进去。 中国敢这么做,敢启动这套系统性反制,底气来自实打实的硬实力,首先是无可替代的产业地位,现在全球造船订单,十艘里有七艘是中国的,不光数量多,像液化天然气船这种技术含量高的高端船型,中国的竞争力也很强。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建起了完整的自主产业链,从上游的特种钢材,到核心的动力系统,再到下游的数字化控制,都能自己说了算,这意味着在造船领域,别人想通过 “卡脖子” 限制中国发展已经很难了。 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也让 “中国只会模仿” 的老说法彻底站不住脚了,“雪龙 3 号” 能去极地破冰,我们自己造的 3 千吨级风电船也下水试航了。 这些都说明,中国的技术实力在稳步提升,还朝着更绿色、更智能、更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内在的成长动力,才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根本。 这一系列攻防下来,影响已经很明显了,美国国内,那些真正做生意的老板最先坐不住,零售商叫苦,港口协会上书,企业负责人直接跑到国会施压,他们心里清楚,政客们在台前斗,最后买单的却是他们这些踏踏实实干活的人。 而那些在全球找机会的投资者,也敏锐地察觉到风向变了,他们发现,以前做生意盯着美国的规定就行,现在不行了,中国的 “红线” 和 “不可靠实体清单” 同样有约束力,在华投资的风险评估模型必须更新,不能再想当然了。 说到底,这事的起因是个基于误判的简单决策,以为靠钱就能压倒对方,但它遇到的,是一个有法律、有产业、有技术支撑的完整体系,当一方还在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惜让自己的民众和企业受损时,另一方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建立新秩序。
[微风]中国是真的要掀桌子了,老美本以为对中国船多收150万美刀,我们的船就不跑
阿秋手作
2025-08-09 23:52:16
1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