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做梦没想到特朗普会给菲律宾毁灭性打击,他拼命亲美,到头来却换来最致命打击。 菲律宾的半导体产业,堪称这个国家经济的“主动脉”。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德州仪器、英特尔等巨头在菲律宾设立组装厂开始,这个产业已经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 到2024年,菲律宾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出口额达到390.9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的53.4%。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菲律宾出口收入,都来自这个看似高端却暗藏危机的行业。 说它“暗藏危机”,是因为菲律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实在太过脆弱。不同于韩国、台湾地区掌握芯片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技术,菲律宾主要从事的是最基础的“组装与测试”环节。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高级裁缝店的学徒,只能负责缝扣子、锁边,却永远接触不到设计图纸。这种低端定位,让菲律宾在产业链中毫无议价权,一旦上游原材料涨价或下游需求波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这些“代工工厂”。 更糟糕的是,菲律宾半导体产业的产品结构长期停滞不前。2023年,其半导体出口额还能达到430亿美元,但到2024年就骤降至390.9亿美元。 这种下滑并非偶然——前政府的“激励政策合理化”改革,导致大量高端投资流失,菲律宾只能继续生产那些利润微薄的“老古董”产品。就像一个守着老旧织布机的作坊主,明明知道市场需要的是智能纺织机,却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被竞争对手抢走。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于菲律宾半导体产业而言,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根据政策,所有进口至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产品都将被征收100%关税,除非企业承诺在美国本土建厂。 菲律宾半导体和电子产业协会主席丹・拉奇卡用“毁灭性”来形容这一政策的影响。他的担忧并非危言耸听:390.9亿美元的出口额中,大部分都流向了美国市场。 一旦关税落地,这些产品的价格将翻倍,美国客户必然会转向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比如越南、马来西亚,甚至墨西哥。更致命的是,菲律宾根本找不到替代市场。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但中菲之间因为南海问题的紧张关系,短期内根本无法达成大规模合作。 这种打击的连锁反应正在迅速蔓延。菲律宾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国电子产品出口总额为206.3亿美元,其中半导体占比最高。但随着关税阴影的笼罩,许多跨国企业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在菲投资。 马科斯政府此刻的处境,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自上台以来,马科斯就将“强化菲美关系”作为外交核心,不仅在南海问题上紧跟美国步伐,还积极推动与美国的半导体合作,甚至邀请美国企业在菲律宾建立晶圆厂。 他或许以为,这种“表忠心”的行为能换来美国的庇护,却没想到最终换来的是一记狠狠的耳光。 更讽刺的是马科斯政府的“亲美政策”,正在加剧国内的经济困境。2024年7月,菲律宾遭遇严重洪灾,超过627万人受灾,但政府每年投入2000亿比索的防洪工程却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国内通胀率居高不下,大米价格同比上涨19.6%,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如今再加上半导体产业的危机,马科斯的执政基础正在迅速崩塌。 马科斯政府的“亲美路线”已经走得太远,而美国对菲律宾的打压,也绝不会因为几句求和的话语而停止。 这个曾经的“亚洲四小虎”之一,如今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向左,是继续充当大国博弈的棋子,在经济衰退中挣扎;向右,则是鼓起勇气摆脱依附,在多元合作中寻找新生。而无论选择哪条路,菲律宾都必须明白:真正的出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场由美国关税引发的危机,不仅是对菲律宾经济的考验,更是对其政治智慧的挑战。当马科斯在总统府看着窗外的马尼拉湾时,他或许会想起父亲马科斯执政时期的教训:过度依赖外部势力,最终只会让国家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此刻,历史的钟摆再次指向了抉择的时刻。菲律宾的未来,究竟是在困境中涅槃重生,还是在依附中美俄罕见意见一致:宁可此国从地球上消失,也绝不允许它拥有核武器。 这不是口号,是底线,是三大强国在博弈、对立、冲突中难得一次的并肩而立。
黄岩岛领海基线划出!菲律宾偷鸡不成反蚀把米2025年8月9日,中国外交部
【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