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慈禧太后正在午睡,突然听到宫女的嬉闹声。太监抓来涉事宫女准备鞭笞,刚脱下宫女裤子,就发现“宫女穿着一条金黄色内裤”。一问,宫女交代:“内裤是大阿哥的,他非要和我共穿一条。” 这句话,信息量太大了。 这宫女瞬间就从一个“待罪的奴才”,变成了“大阿哥的人”。太监还敢打吗?打她,就是打大阿哥的脸,甚至是在挑战整个皇族的尊严。所以,行刑的鞭子,举起来,却无论如何也落不下去了。 一条内裤,就这么轻易地瓦解了慈禧的“规矩”,它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紫禁城里那套冠冕堂皇的礼法之下,真正运行的潜规则——谁的拳头大,谁的颜色“黄”,谁就是规矩。 聊到这,你可能觉得,这都是一百多年前的老黄历了,封建皇权那套早就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了。咱们现在是2025年8月了,信息透明,人人平等。但那条“金黄内裤”真的消失了吗? 它只是换了个马甲,变得更隐蔽,更“文明”了。过去的“金黄内裤”,是看得见的颜色和布料。现在的“金黄内裤”,可能是一张黑卡、一个特殊的姓氏、一个打给关键人物的电话,甚至是一个名校的内推名额。 就在前几个月,全球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2025年全球社会流动性报告》的预估数据,里面有个词特别扎眼,叫“出身溢价”。说白了,就是你的家庭背景,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报告预测,在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一个出生在顶层10%家庭的孩子,想要跌出精英圈层,比一个底层家庭的孩子挤进上层要难上7倍。 这冰冷的数据背后,就是一个个现代版的“金黄内裤”故事。 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事,某大厂创始人的公子,刚毕业就空降成了某子公司的副总。履历光鲜得像P出来的,底下员工累死累活996,写PPT写到头秃,人家开着跑车来“体验生活”,在会上提的“建议”幼稚得让一线员工都想笑。 有人敢当面反驳吗?很少。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反驳的不是一个“建议”,而是他爹一手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是他背后盘根错节的资本和人脉。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穿着那条看不见的“金黄内-裤”。你以为你在和他讨论工作,其实你是在和他的家世进行一场实力悬殊的掰手腕。 这和当年那个不敢落鞭的太监,心态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没有。太监看到的是龙袍的一角,我们看到的是资本的光晕。我们都害怕,害怕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他所代表的那股我们惹不起的力量。 这故事里最绝的,还是那句“共穿一条”。它道出了权力依附关系里的一种残酷共生。 对那个宫女来说,穿上这条内裤,是耻辱,也是护身符。她用身体和尊严,换来了一张在森严宫规里活下去的门票。她和大阿哥之间,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她成了大阿哥权力的延伸,一个会走路的“特权标签”。 看看那些围绕在某些“大人物”身边的圈子。有负责“搞定”麻烦事的白手套,有负责在媒体上吹捧的笔杆子,还有负责牵线搭桥的“朋友”。这些人,就像当年那个宫女一样,分享了“大人物”的一点点权力光环,帮他处理那些不方便亲自出面的事。 他们自己也因此获得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利益。他们和大人物,就是现代版的“共穿一条裤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聊了这么多,再回到开头那个故事。慈禧太后最后是怎么处理的?但它告诉我们,任何成文的“规矩”,在不成文的“权力”面前,都可能不堪一击。 监督和发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抗权力滥用的鞭子。只有让那些看不见的“特权内裤”暴露在阳光下,让那些企图“共穿一条”的圈层无处遁形,我们才能真正守住社会的公平底线。
一天,慈禧太后正在午睡,突然听到宫女的嬉闹声。太监抓来涉事宫女准备鞭笞,刚脱下宫
青史微言
2025-08-10 12:01:03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