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说,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舆论炸了锅,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咱得把这事掰开揉碎了看,背后藏着的是岛内政治人物在两岸议题上的尴尬处境,还有两岸交流那斩不断的民意根基。 咱先看看大陆的反应。就说2023年9月17日那天,解放军单日出动103架次军机绕台,苏-30、歼-16、轰-6这些先进机型全上阵,直接把台岛空域围了个严实。 这阵仗要是搁在蒋万安之前的逻辑里,早该让双城论坛停摆十次八次了。可结果呢?去年12月,论坛不仅在台北如期登场,还签了智慧医疗、小熊猫保育这些实打实的合作协议,连上海居民赴台旅游的路线都敲定要包含台北。 为啥蒋万安没敢兑现威胁?说白了,政治表态是一回事,现实利益是另一回事。双城论坛办了15年,签了40多项协议,从智慧医疗到河川治理,从会展产业到动物保育,全是台北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就拿智慧医疗来说,通过论坛的合作,台北市引进了上海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让市民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有小熊猫保育,两地合作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为濒危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出了一份力。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台北市民心里都有数。 蒋万安在论坛上那句“双城好、两岸好”,说得轻巧,背后却是两岸关系的现实拉扯。民进党想把地方交流政治化,可台北市的下水道治理、智慧交通这些事儿,不会因为政治立场就自己变好。 就像上海副市长华源说的,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常来常往才能越走越亲。蒋万安心里门儿清:真要断了交流,受伤的不只是台北市民,还有他自己的政治资本。 再说民进党那边,他们可没少给双城论坛使绊子。陆委会放话“随时延后活动”,还拒绝部分大陆人员入台,包括上海市台办的官员和大陆记者。绿营议员甚至联署提案,建议停办论坛。 可即便如此,蒋万安还是得硬着头皮把场子撑起来。毕竟在两岸关系的牌桌上,能打的牌本来就不多,再把手里这张扔了,那就真成光杆司令了。 从国民党内的情况来看,蒋万安的地位可不一般。2025年7月的民调显示,他在国民党内的好评影响力最高,辅选成绩也很亮眼。这说明他在国民党内的支持度很高,政治资本相当重要。要是因为停办论坛而失去选民的支持,那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台北市民的态度也很关键。民调显示,72.1%的台北市民支持继续举办双城论坛,64.8%的市民认为两岸关系越紧张,越需要通过论坛来进行对话。 这说明两岸交流的民意基础比任何政治操弄都要坚固。蒋万安要是真停办了论坛,那可就违背了大多数台北市民的意愿,他的政治前途也会受到影响。 说到底,蒋万安这出戏码,折射的是岛内政治人物在两岸议题上的尴尬处境。狠话可以随便说,但真要拿民生福祉和城市发展当赌注,没几个人敢玩真的。双城论坛能在风风雨雨中继续,恰恰说明两岸交流的民意基础比任何政治操弄都要坚固。 咱再往深了看,民进党阻挠双城论坛,其实是害怕两岸交流的加深会削弱他们的政治影响力。他们想通过政治操弄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可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谁在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心里都清楚。 从历史的角度看,双城论坛已经成为两岸城市交流的典范。自2010年举办以来,它见证了两岸关系的风风雨雨,也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每一次论坛的成功举办,都是对两岸关系的一次推动,都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一次有力回击。 蒋万安作为台北市的市长,他的决策不仅要考虑政治因素,更要考虑台北市民的利益。他清楚地知道,停办双城论坛对台北市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台北市失去一个发展的机会。因此,他选择了坚持举办论坛,尽管面临着来自民进党和大陆的压力。 总的来说,蒋万安的这次“威胁停办又食言”,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也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和两岸交流的必然性。 在未来的日子里,两岸交流的趋势不会改变,因为它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双城论坛也将继续在风风雨雨中前行,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咱老百姓就盼着两岸能多些交流,少些对立,让两岸同胞都能过上好日子。毕竟,家和万事兴,两岸一家亲嘛。蒋万安这次的选择,虽然有些无奈,但也算顺应了民意,希望他能继续在两岸交流的道路上走下去,为台北市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近因为美国加征关税,我发现一件特别搞笑的事。过去,台湾国民党如夏立言、蒋万安、
【293评论】【1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