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6年9月9日,一男子在得知毛主席去世后,拿着剪刀就直冲毛主席的房间,来到毛主席身旁后,他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接下来的一个举动,让毛主席身旁这些人泪流满面,这个人究竟是谁?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传来,整个中国都陷入了巨大的悲恸之中,然而,就在中南海一片哀戚的氛围里,有一个人的反应却显得格格不入。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泪水与哀嚎中时,他一言不发,脸上甚至看不见一滴泪,他只是转身拿起一把剪刀,径直走向毛主席的房间。 这个人,就是周福明,一个在毛主席身边待了17年的理发师兼卫士。 谁能想到,这位日后与主席形影不离的师傅,最初只是上海街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理发匠,1959年,26岁的周福明突然接到一个任务——去中南海给毛主席理发,这个消息砸得他手心冒汗,心里直打鼓。 见到主席本人后,他更是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可主席却像拉家常一样,笑着问他:“老家是哪里的?”“工作还顺利吧?”几句平常话,瞬间就驱散了周福明的紧张,他定下神来,二十分钟不到,就为主席理好了一个清爽利落的发型。 主席很满意,不久后,周福明就被一纸调令,从上海的理发店直接调进了中南海,成了毛主席的专职理发师。 这一理,就是17年,在这17年里,周福明做的不只是理发,他成了主席生活中一个安静但不可或缺的影子,他知道主席理发时爱听新闻,也知道剪刀必须用75度的温水消过毒才能用,理完发还要用热毛巾给主席敷脸,这种细致,早已超出了一个理发师的本分。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也把他当成了自己人,有一次,周福明给主席理发时走了神,心事重重,主席一眼就看出来了,停下来问他是不是遇到了难事。 原来,周福明家里的孩子病了,他正为医药费发愁,主席听完,二话不说就借钱给他,还叮嘱道:“一定要把孩子的病治好,以后有困难就讲,钱的事不要担心。” 在那个年代,领袖与一个普通理发师之间发生这样的事,足以让周福明记一辈子,从那以后,他更把主席的健康当成头等大事,眼看主席的身体一天天衰弱,那件穿了多年的睡衣补丁摞着补丁,他劝了好几次换件新的,主席却总是摆摆手说:“补补还能穿嘛。” 这些点滴,周福明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与主席之间,早已不是什么上下级,而是一种近似亲人的默契与情感。 也正因如此,当死亡真的降临时,周福明的悲痛来得如此深沉,反而显得格外平静,他呆呆地走到主席床边,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一样,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怎么也掉不下来。 过了许久,他仿佛才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他颤抖着手,拿起那套再熟悉不过的理发工具,开始为主席做生命中最后一次整理。 梳头、刮脸、擦拭面庞……每一个动作都和过去上千次一样,轻柔、专注而有条不紊。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向这位他一生敬仰的人做最后的告别。 这无声的一幕,却成了压垮在场所有人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看着周福明这近乎仪式的告别,房间里压抑已久的哭声终于爆发出来,泣不成声,他的平静,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让人心碎。 理完最后一次发,周福明做了一个决定,他将那套陪伴了他17年、曾为毛主席服务过上千次的理发工具,悉数封存,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成了他个人最珍贵的纪念。 后来,周福明被分配到毛主席的故居工作,退休后,他又主动申请留下,继续当一名管理员,每天,他都会仔仔细细地擦拭主席生前用过的每一件物品,尤其是在那把剪刀和梳子前,总会停留许久,仿佛只要触摸着它们,就能回到那些与主席朝夕相处的日子。
[微风]1976年9月9日,一男子在得知毛主席去世后,拿着剪刀就直冲毛主席的房间
史迹萌报屋
2025-08-11 15:36:38
0
阅读:245
灯笼
人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