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巴基斯坦卖各种资源给西方,国内百姓针对中国人一系列不友好行为曝光,没有人再说巴方是巴铁了吧,其实和土耳其一样,标准的骑墙派,左右逢源,骨子里亲西方,特别是大漂亮,给点糖马上蹦过去当舔狗,如果大漂亮肯卖F16,巴基斯坦马上扔掉枭龙和J10ce,把f16当主力,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2024年11月,卡拉奇一家纺织厂的保安突然向车间无差别射击,导致两名中国公民受伤,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军”随即宣布负责,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往前一年,2023年,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瓜达尔港,一支中方车队遭遇了炸弹与枪火的协同攻击,若非车辆防弹性能过硬,后果不堪设想,再往前追溯,2013年南伽帕尔巴特峰的血案更是警钟,两名中国登山者倒在了塔利班分支的枪下。 面对这一连串沾血的事件,巴基斯坦官方的反应却总是慢半拍,追查和惩处凶手的进程异常拖沓,外界很难不对其保护中国公民的决心打上一个问号。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国内部分媒体的风向也悄然生变,刻意放大中资企业的所谓文化冲突,甚至编造信息抹黑,为敌意悄悄地提供了土壤。 如果说这些安全事件是症状,那么病根则深植于巴基斯坦的国家战略之中,尤其体现在其军事和经济天平的倾斜上。 先看军事,美制F-16战机就像一段“美国基因”,深植于巴基斯坦空军的血脉,从上世纪80年代起,F-16不仅是其空军主力,更是在历次印巴冲突中立下功劳的功勋装备,双方由此培养了深厚的战术依赖与情感。 时至今日,即使中国帮助其建起了“枭龙”生产线,装备了约130架“枭龙”和20架更先进的歼-10CE,巴基斯坦空军的掌上明珠,依然是那70余架老当益壮的F-16。 为了维护这支机队,巴方在美国因核试验制裁时,不惜走各种渠道苦求零部件;而美国一旦松口,其亲美倾向便显露无疑,2006年,巴基斯坦斥巨资采购18架新型F-16C/D;2014年,又从约旦搜罗了13架二手F-16。 相比之下,由中国全力支持的“枭龙”和歼-10CE,角色则显得有些尴尬,中国不仅提供技术,援建生产线,极大提升了巴方的本土军工能力。 可巴方的心态却很微妙:他们一边希望“枭龙”的改进能多参考F-16的设计,一边在面对性能优越且价格实惠的歼-10CE时,采购规模又显得格外谨慎。 这种亲疏远近,背后是美国屡试不爽的军售外交,华盛顿曾以冻结F-16军售来牵制巴空军的现代化,又以重启军售换取其在反恐战争中的配合。 巴基斯坦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给糖就合作”的模式,其军备选择清晰地映射出其外交中根深蒂固的亲西方底色。 军事上的依附,与其经济上的算盘如出一辙,巴基斯坦在经济领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簧,它一边紧抓中国递来的橄榄枝,将“中巴经济走廊”视作发展的快车道,享受着大量基建投资带来的红利。 但另一边,在安保等核心问题上却三心二意,投入不足,导致俾路支省的分离主义势力能隔三差五地袭击中国工程师,让中国的善意投资面临着巨大风险。 而另一只手,则毫不犹豫地将本国最核心的资源优先送给西方,同样是战略要地俾路支省,储量高达56亿吨的铜矿和1300万盎司的黄金,开采权卖给了加拿大公司;宝贵的油田开采权,则让与了美国企业。 贸易数据更加直白:美国是其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2021年进口额就超50亿美元;2024年,其对欧盟出口额高达90.1亿美元,棉花和矿产是绝对主力,就连洋葱、芒果这类农产品,也优先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 这种远近亲疏,在去年巴基斯坦遭遇洪灾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第一时间送去救灾物资,可巴基斯坦政府在公开感谢时,对稍后提供资金支持的欧美国家,提及频率和赞美程度都明显更高。 这种在中美俄之间来回摇摆、试图左右逢源的策略,与土耳其的做派颇为相似,土耳其既买俄罗斯的S-400,又转头求购美国的F-35,看似精明,实则两头不讨好,巴基斯坦在中美间不断横跳,但其行为模式和战略根基却始终倒向西方。 综合其在安全问题上的消极应对,军事上对美式装备的深度依附,以及经济上将核心利益输送给西方的现实,所谓的“中巴友谊”正在被系统性地掏空。 这种典型的投机主义外交清晰地表明,在现实的国家利益和西方的“糖衣炮弹”面前,“友谊”的成色显得如此脆弱。 面对这一系列事实,或许是时候放下对“巴铁”这个名号的浪漫想象,去严肃地重新审视和定义这段日益复杂的关系了。
[微风]巴基斯坦卖各种资源给西方,国内百姓针对中国人一系列不友好行为曝光,没有人
史迹萌报屋
2025-08-11 15:45:29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