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能倒流 余水木 第二章(1) 那是1976年初夏的一天,我接到“各队

杨森林文化 2025-08-12 01:15:47

时光不能倒流 余水木 第二章(1) 那是1976年初夏的一天,我接到“各队抽调搞路线教育的同志从明天起各自返回原生产队”的通知后,主动约了她。 自去年深秋在搞田园化的工地上被她“剜”了一眼之后,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年初春,大队从各生产队抽调一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人员,到其他生产队搞“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教育运动”,简称“路线教育”。我有幸被大队选中,又恰好被分配在她所在的生产队。 到她们队上的前一天,大队召集了“路线教育”动员大会。各生产队抽调的人员和各生产队队长一起参加大会,公社王副书记在会议上做了动员讲话,大队朱书记做了具体安排。 第一天早晨,我赶在社员上工前来到队里,生产队长刘兴华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把全体社员集中起来,简单地介绍了我的情况及任务。随后安排队里的保管员,也是我初中的同学张振国陪我到全队各处转转,以便熟悉情况。 转到一处麦田旁边,看见一群大姑娘、小媳妇正在薅麦子的杂草。我顿时来了兴趣,也想显摆一下。于是,下田和几个姑娘在一起薅起杂草来。 如果是干力气活,我根本不会把她们放在眼里,可是,干这些活我却有点胆怯了。 一开始,我还能跟上,过了约一个小时,就渐渐支持不住了,铲子也不听使唤,手腕也开始酸痛。突然手一斜,把一缕麦苗给铲掉了。心想,这要是让社员们看见就尴尬了。正在心慌意乱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喊了起来:“快来看呀,搞路线教育的人把麦苗铲掉了!” 这一声尖利的喊声,霎时我周围站了一圈人。他们都在那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此时,我如同一个考试作弊的小学生不幸被老师当场抓住,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正当我被一群“铁姑娘”围着不停地戏虐时,从另一块田里走过来一位姑娘。我不由得看了她一眼,身材苗条,一对长辫子一个挂在胸前,另一个挂在背后;她上身穿一件粉底白花对襟褂子,下面穿一条米黄色的裤子,脚穿一双黑色松紧鞋。微微隆起的胸部,随着呼吸在急促地起伏着;椭圆形的脸上,零散的汗珠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芒;一双大大的眼睛,漆黑光亮;嘴角微微上翘。 怎么这么眼熟啊!我突然想起来了,这不正是去年搞田园化建设中“剜”过我一眼的那位姑娘吗?心想:真是“冤家路窄!”等着让人家数落吧!谁知,她竟然说出一句出乎我意料的话:“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不就是一撮麦苗吗?真是少见多怪!”那几个围在我身边起哄咋舌的姑娘,自觉无趣,便悻悻地散了,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薅草。 我正欲对她说两句感谢的话,或把去年的事解释一下,看看她那冷冰冰的脸色和不耐烦的眼神,这才把话又咽回肚子里。随后,我赌气似的拿起铲子重新薅起草来。 “不要慌,铲子拿稳,看清楚了再使劲。不要瞎薅,真笨!”临走时,又冷冰冰地抛出这句话。 好不容易熬到下工,张振国过来找我。一路上聊天,我不由得拐弯抹角打听她的情况。 张振国介绍说:原来,她是振国的一个远房堂妹,叫巧莲,今年还不到十六岁,但已经和成人一样地挣工分了。在家中排行老大,家中还有四个妹妹,最近母亲又生了一个弟弟。 因家中困难,她小学上完,初中要转到离家八九里的中学去。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她家每年都要给生产队倒找钱,再加上路途比较远,父亲就不让上学了,让她回家挣工分补贴家里。她性格开朗,生性争强好胜,做事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现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听到这,我心中不禁一动,这么聪明的姑娘,如果再能多念几年书,说不定就是一块好材料。真是的,人就是占不全,总不能十全十美。 “快走吧,想什么呢?”张振国大声催促我赶上他。

0 阅读:0
杨森林文化

杨森林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