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党组织给了他1000美元,让他去做生意,只有一个要求:“组织什么时候要钱必须给,要多少就给多少!”看似艰巨的任务,最终的结果让人“惊掉下巴”。 肖林,1908年生在江苏一户普通人家,打小就对做买卖有天赋。年轻时,他在镇上小铺子当过学徒,学了点记账和跟人打交道的本事。后来,1936年,他进了民生公司,干起了土纱和食糖的运销活儿。凭着脑子活络,他在公司混得风生水起。1939年,抗日战争打得火热,肖林加入了共产党,成了地下工作者。到了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缺钱缺得厉害,周恩来副主席点名让他接下这个重担:拿1000美元去做生意,随时给党掏钱。 肖林接了这任务,心里压力不是一般大。他跟老婆王敏卿合计了一下,把1000美元拆成两块:一小部分留着应急,随时给党用;大头拿去搞货币交易和土特产买卖。他们在江津开了个“恒源字号”商行,从湖北三斗坪买土纱,运到江津卖,再从江津弄食糖运到重庆。靠着对市场的敏感和小心经营,肖林两口子很快就赚了第一笔钱。生意越做越大,1944年他们在重庆开了分号,还把商行升级成了“大生公司”,生意范围加上了五金、木材和西药。 肖林做生意牛归牛,但他从没忘过党的要求。只要组织开口要钱,他从不含糊。有一次,南方局急着要一笔款子,肖林连夜盘点库存,把金条塞进花生油桶,偷偷运到指定地方。凭这股子忠诚劲儿加上他的商业脑子,他不光给党弄了不少钱,自己生意也做得红火。到1949年上海解放时,他把所有资产——折合1200万美元加12万两黄金,全都交给了党。自己呢?就留了三块银元当念想。1997年,他把这三块银元捐给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留下个让人敬佩的故事。 肖林这人,没啥花里胡哨的排场,也没靠坑蒙拐骗发财。他就是靠脑子、靠胆子、靠对党的那份心,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1000美元在当时也就够买几百袋大米,可他硬是把它变成了支撑党的大笔资金。这不光是商业上的能耐,更是信念上的硬气。从一个小商贩到地下工作者,再到红色商人,肖林用行动证明了啥叫忠诚,啥叫奉献。 他的故事听着挺燃,但也挺接地气。他不是啥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普通人,接了个硬活儿,干出了大结果。那年头物资短缺,市场乱得像锅粥,他能抓住机会赚钱,还不忘初心,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解放后,他没贪一分钱,全交上去,这份格局也让人服气。
遵义会议时,王稼祥主动找到毛主席说:“我看不得行,要不你出来领导大家干得了”,毛
【44评论】【2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