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知青于文娟返城,恋人跟着列车狂奔,她擦干眼泪,大喊道,别追了,我们不

小博大史 2025-08-12 09:40:32

1977年,知青于文娟返城,恋人跟着列车狂奔,她擦干眼泪,大喊道,别追了,我们不会再见面!”谁知,于文娟到家后没多久,母亲却大喊说,你给我出去,以后不许进家门。”

1969年秋天,那时候正处于特殊时代于文娟跌也响应号召下乡做知青。

下乡之后会计王洪发家的土坯房成了她的新家,灶台连着土炕,满墙糊着泛黄的《人民日报》。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哪里见过这种艰苦的环境,对农村生活那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然而最让她心悸的是院里那个赤膊劈柴的青年,古铜色脊梁在夕阳下淌着汗,抬头时撞上她的目光,惊得斧头差点脱手。

他意外没有想到这个叫王胜利的农村青年,从此成了她穿越玉米地的向导。

当暴雨冲垮田埂时,是他背着她蹚过湍急的河沟。

在寒冬腊月她发高烧事,也是他连夜跑二十里地请来赤脚医生。

谁也没有想到在不知不觉间,这份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就长了起来。

当于文娟收到母亲病重的家书,王胜利默默扛来半袋花生、两只老母鸡,连夜用板车拉她到县城车站。

直到1977年的返城政策像道闪电劈开知青生活。

那时候于文娟攥着通知书在麦垛后哭到半夜,王胜利不语只是把攒了三年的布票塞进她包袱,给咱娘扯件新褂子。

就在离村那日,他追着卡车跑过三道坡,直到车尾扬尘吞没他踉跄的身影。

当回家之后的于文娟推开斑驳的院门,此时的母亲举着菜刀剁猪草,头也不抬甩来一句,你给我出去,以后不许进家门。

这句冰冷的语言让这个夏天瞬间冷了起来 ,蛇皮袋从于文娟肩头滑落,露出半袋王胜利偷偷塞的核桃。

那些核桃滚过结冰的院地,像极了七年前她初到农村时摔落的花生,只不过这次,再没人弯腰替她捡拾。

之后阁楼成了临时避难所。

于文娟蜷在霉味弥漫的被褥里,听着楼下继父的咒骂,白养她七年,倒贴个乡下人!

母亲把搪瓷缸摔在门板上,嫁农民就别认我这个娘!

寒潮从瓦缝钻进骨头缝,她突然发现,城市的暖气竟比北大荒的冰窟更刺骨。

高考复习班人声鼎沸时,于文娟在废品站淘了套课本。

可公式在眼前浮成王胜利追车的脸,钢笔水晕开在“曲线救国”的笔记旁。

母亲塞来相亲对象的照片,肉联厂科长的儿子穿着呢子大衣,背景是外滩海关钟楼。

某个飘雪的子夜,于文娟摸黑打包行李。搪瓷缸里盛满母亲腌的雪里蕻,她却把那双磨透底的布鞋摆在灶台显眼处。

留的纸条被风吹到水缸边,娘,我回去种麦子了。

这七个字耗尽了她在供销社攒的全部勇气。

重返王楼村那日,晒谷场晒着新打的稻谷。

王胜利正帮五保户修屋顶,听见拖拉机声一哆嗦,瓦片哗啦啦碎了一地。

于文娟跳下车,举起怀里那包城里的水果糖,胜利同志,需要个教娃娃认字的吗?

王家老小都瞧见了这对小情侣情比金坚。

于是婚礼在腊月二十八的雪夜举行。

王洪发把堂屋的毛主席像擦得锃亮,乡亲们凑出红纸糊窗花。

于文娟穿着借来的红袄,王胜利的棉军装前别着纸扎红花。

没有三转一响,只有火盆里噼啪作响的松枝,映亮两张淌汗的笑脸。

小学校土墙刷了新标语,教育要革命”。

于文娟的粉笔头精准砸醒打瞌睡的娃,粉笔灰染白了她鬓角。

王胜利成了科技种田示范户,实验田亩产破八百斤那晚,他醉醺醺抱着奖状在田埂打转,突然蹲下痛哭,当年追车摔断的右腿,每逢阴雨天就锥心地疼。

2000年女儿考上省城师大,于文娟包了一锅槐花包子送站。

返程班车上,王胜利突然掏出发黄的高考准考证,当年你要没回来,于文娟抓过纸片扔出窗外,看它被车轮卷进春风里,当年要考上了,哪能收你这笨学生?

2019年清明,老两口给王洪发扫墓。

于文娟扶着关节炎发作的丈夫下山,夕照把麦田染成金毯。

她忽然想起返城列车窗外的那个青年,此刻正在她臂弯里蹒跚。

半世纪风雨淘洗过,真正的家从来不是户籍本上的墨迹,而是雪夜里为你暖脚的那双手,是纵使千万人背过身去,依然为你点灯的那扇窗。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