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一批秀女即将送入皇宫献给皇上,半路上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拦住了,纪纲挑了16个美女:“这些先送到我府上,我先尝尝鲜!”太监不敢多嘴,只能照办,带着剩下那些长相普通的女子去给皇帝挑选。 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当政的时期。这位皇帝可不是省油的灯,他靠着靖难之役从侄子手里抢来皇位,雄心勃勃,开疆拓土,把明朝推上了巅峰。迁都北京、派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这些大手笔都出自他手。可盛世之下,也藏着不少暗流。宦官开始掌权,特务机构横行,尤其是锦衣卫,成了皇帝手里的利刃,也成了很多人恐惧的根源。1407年,正值徐皇后去世,朱棣心情低落,下令选秀充实后宫。这场选秀,本该是件平常事,却因为纪纲,变得一点都不简单。 说到秀女,得先搞清楚这制度是咋回事。简单说,就是朝廷每年从全国各地挑一批年轻漂亮的女孩,送进宫里给皇帝和皇子选妃子。这规矩从汉朝就有了,到明朝已经很成熟。被选中的女孩多半是官宦人家或富商的女儿,年纪一般在十三四岁,家里都指望她们能被皇帝看上,飞黄腾达。可这背后,也是个残酷的筛选游戏。没被选上的,要么打发回家,要么留在宫里当宫女,一辈子见不到天日。这次1407年的选秀,就是按这套路子来的,全国各地送来的女孩,肩上都扛着家族的希望。 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权力大得吓人。抓人、审讯、甚至处决,全都不用走正常程序。锦衣卫指挥使,就是这个机构的头儿,手握生杀大权。纪纲当时就是这个位置上的人。他出身行伍,靠着勇猛和骑射的本事一步步爬上来,深得朱棣信任。这家伙不是什么善茬,心狠手辣不说,还特别贪。仗着皇帝撑腰,他在朝中横行霸道,连文官都不敢惹他。可谁也没想到,他居然敢把手伸到秀女身上。 1407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下令选秀。一支由太监护送的秀女队伍从各地出发,浩浩荡荡往京城走。这些女孩,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年轻貌美。可队伍还没到宫门口,就被纪纲带人拦住了。他扫了一眼队伍,直接点了16个长得最出色的,说要先送到自己府上。太监吓得腿都软了,想劝又不敢,只能眼睁睁看着纪纲的人把这16个女孩带走。剩下的那些长相普通的,才被送去给皇帝挑。这事儿做得太嚣张,连太监都不敢多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纪纲这么大胆,到底图啥?有人说他就是单纯好色,想满足自己的私欲。毕竟他权势滔天,府里养几个女人不算啥新鲜事。可这16个是皇帝的秀女,他敢动,说明他不光是贪色,可能还想借此炫耀权力,向朝廷上下示威。他仗着朱棣信任,觉得自己怎么胡来都没事。还有种说法,他是想通过控制这些女孩,间接拉拢她们的家族,为自己谋更大的利益。不管哪种,他这步棋走得太险,等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纪纲也不是傻子,知道这事儿不能随便让人知道。他先是派人伪造事端,说这16个秀女在培训时互相争执,品行不端,被剔出名单。又贿赂管名册的官员,把她们的名字抹掉,想让这事儿悄无声息过去。太监那边早就被他吓破胆,根本不敢多说一句。他算盘打得挺精,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可纸包不住火,这么大的事儿,总会露出马脚。 这16个秀女被“淘汰”的消息传回她们的家族,家里人都懵了。自家女儿从小知书达礼,怎么可能干出争执的事儿?越想越不对劲,16个家族一合计,联名给朱棣上书喊冤。奏折雪片似的飞到皇帝案头,内容都差不多,朱棣一看就觉得有猫腻。他把负责选秀的妃子叫来一问,这妃子顶不住压力,交代了实情。原来她受纪纲指使,帮着把这16个女孩从名单上划掉,还说自己家族跟纪纲有交情。朱棣一听,火气蹭蹭往上冒,当场把这妃子贬了,还让人去查纪纲。 这一查,纪纲的老底全翻出来了。调查的人冲进他府里,找到了一堆私藏的兵器盔甲,足够武装一支小军队。还有伪造的诏书和印章,摆明了有谋反的苗头。光贪污的钱财就堆成山,更别提他私设刑堂,害了多少无辜的人。证据摆在面前,纪纲这回是彻底栽了。他还想拿钱买命,可朱棣已经铁了心要收拾他。永乐十四年,纪纲被押到闹市,判了凌迟。那场面可够惨的,围观的人挤满街头,看着他被一点点割死,家里人也全被流放。 纪纲倒了,朱棣也意识到锦衣卫权力太大,容易出乱子。后来他设了东厂,想让宦官跟锦衣卫互相制衡。可这招也没啥用,东厂后来也成了宦官搞乱朝政的工具。纪纲这事儿,表面上是个人贪婪作死,其实背后是整个权力体系的问题。没监督的权力,就像脱缰的野马,早晚得出事。
1407年,一批秀女即将送入皇宫献给皇上,半路上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拦住了,纪纲挑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8-12 10:01:48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