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一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女兵背着一个成年男子,翻了整整两座山,23年后,两人

万物聊综合 2025-08-12 11:18:59

长征路上,一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女兵背着一个成年男子,翻了整整两座山,23年后,两人在一次聚会上相遇,已是省委书记的男人一把握住女兵的手:“我还没向你说谢谢呢!” 1935年开春儿,长征一行人已经走到了贵州那山头。 此时,四面楚歌。 在队伍尾巴上跟着个叫危秀英的女兵,个子低,撑死也就一米四,人都喊她“矮子”。 她管的是收拢掉队的伤员,身上挂满了药箱子、干粮袋。 突然,她瞅见路边泥窝子里蜷着个红军干部。 危秀英看那人还有气儿,解下粗麻绳就将比她高一头、重几十斤的大老爷们儿廖志高给背上了脊梁! 好家伙,一米四驮着一百二十斤,这也驮起了往后二十三年都扯不断的交情! 危秀英这妮儿,打小命就苦。 1910年,出生在江西瑞金,几个月的时候就没了娘。 六岁那年,她爹欠一屁股债,九块大洋把她卖给人家当童养媳。 打那起,啥活都得干,但是却怎么也吃不上顿饱饭,只能在灶台边啃红薯皮。 直到红军来了,她活出个人样儿。 1930年她参了军,干活儿不惜力,觉悟也高,32年就入了党。 长征一开始,由于身子弱被分到干部休养连,专管抬担架、伺候伤员。 她思想觉悟高,认为每一个倒下的战友,都跟她一样,是奔着好光景去的,必须全力救治。 所以,她自然而然的救下了那个红军干部廖志高。 往后那三天三夜,真叫一个难熬! 危秀英背着烧的迷糊的廖志高,在贵州大山里四处钻。 那山路陡,好些地方不好走,也就是咱们说的“七十二道拐”。 在路上,由于与队友们分散,粮食也渐渐吃完了,她饿的前心贴后背,硬是忍着少吃甚至不吃。 然后,把半碗糙米粥省下来,喂给伤员。 廖志高烧的很烫,危秀英手边根本没有退烧药。 急中生智,她想起老家退烧的土法儿。 她撕了自个儿衬衣里子,接点雨水,和点干净泥,糊在廖志高脑门儿、胳肢窝、大腿根儿。 隔了没多会儿,她就一直用凉的雨水给他擦身子。 也就是咱们现在也会使用的“物理降温法”。 没姜汤,就嚼点草根,靠这笨法儿,危秀英硬是保住了廖志高的活气儿! 三天后,危秀英把廖志高背到一个临时医疗点。 医疗队看见这个浑身滚满泥、脚趾头烂乎乎、还死死驮着伤员的小个子闺女,没一个不惊掉下巴颏儿! 廖志高被抬走抢救,命算保住了。 他后来迷糊着说,觉着有人老拿凉水给他擦身子。 “要死死一块儿,要活活一路!”就这声儿,撑着他从鬼门关爬了回来。 伤好归队的廖志高,心中一直没忘记救命恩人。 他等到自己稳定后,一直打听。 但是当时兵荒马乱的,队伍也是四处换地方,早就找不到了。 而危秀英呢?把人背到地方,扭头又忙活别的伤员去了。 长征路上,像她这样没学过医救伤员的人多的很,她压根儿没把这事儿放心上。 对她来说,救人是本分,是红军该干的事儿! 一晃眼,二十三年过去了。 1958年,北京召开了老战友会。 那时,当上四川省委书记的廖志高,一眼认出来人群里那个还是瘦瘦小小身影的危秀英! 他过去紧紧握住危秀英的手,激动地喊着:“秀英同志!我可寻着你了!我这条命是你捡回来的啊!我连句谢都没顾上说!” 危秀英先是一愣,瞅半天才认出来。 “书记大人发福了啊!这会儿我可背不动你喽!” 轻松一句话,让廖志高不再执着与报恩的事情,就连旁边人也跟着乐。 有人问她咋不跟组织上要点照顾,她眼一瞪:“要啥照顾?当年背你是本分,如今你当官是你的本事!” 晚年的危秀英,转业后在地方上干到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从来没跟组织伸过手。 退休住广州郊区,天天买菜做饭,跟街坊唠嗑。 衣裳破了补,补了又破,那些年攒下的钱,都捐给老家盖学校了。 2005年在去世前,她愣是拉住儿女就一个要求:甭给我立碑,省下石头给村里修条路! 2012年,她走了。 廖志高的家人送来一副挽联:“背起一人,撑起一省;瘦小身躯,中国脊梁。” 危秀英这事儿,没啥惊天动地的大动静,可听着就是得劲。 她为啥恁拼?那是苦日子里熬出来的硬气,是对红军队伍掏心掏肺的实诚! 她们,才是咱中国最硬气的脊梁骨! 主要信源:(上海开放大学——主席带我走长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