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刀,也正对着美国的高科技命脉。你想脱钩,我就给你断链;你想围堵,我就绕道突破。 最近特朗普的一番话,让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当着 CNBC 镜头,他撂下狠话:“未来一周左右,半导体和芯片关税新政落地!” 话音未落,全球科技巨头股价应声震荡。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政策调整,而是一场关乎国运的生死较量。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直指中国半导体产业。根据光明网和央视新闻报道,美国计划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 100% 的关税,不过已承诺在美国建厂的企业可以豁免。 这招 “胡萝卜加大棒”,摆明了是要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绑在美国战车上。苹果公司当天就宣布,计划在美国额外投资 1000 亿美元,这背后是供应链被迫迁回的无奈。 然而,美国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挡不住中国的技术突围。华海清科自主研发的 12 英寸低温离子注入机 iPUMA-LT,已经发往国内逻辑芯片制造龙头企业。 这种关键设备的突破,让中国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上迈出重要一步。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知名科技媒体 WccFTech 报道,中国自主研发的 EUV 光刻机将于 2025 年第三季度进入试生产阶段。一旦量产,中国将打破 ASML 的垄断,在 3 纳米芯片制造上与世界顶尖水平并驾齐驱。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伤了中国,也让自家企业叫苦不迭。根据新京报评论,美国科技巨头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因全球供应链受阻,成本大幅上涨。 苹果全球供应链 40% 集中在中国,特朗普的关税清单等于要切断其最重要的生产节点。高盛预测,亚马逊年利润可能损失 50 亿 - 100 亿美元。 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连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都看不下去。他们发布声明,呼吁 NSTC 的研究议程应追求全栈创新,确保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议程和路线图保持一致。 中国的反制措施同样犀利,环球网报道,中国已针对稀土磁铁行业引入追踪系统,进一步收紧对这一战略资源的出口管制。 稀土是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的关键材料,中国掌握着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 美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叫苦连天,因为稀土出口限制可能导致他们的工厂减产。这种 “断链” 反击,直接戳中美国高科技命脉。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内部对关税政策的分歧正在加剧。 据财联社报道,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宣布,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近 20%,环比增长 7.8%。 这说明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在人为制造供应链断裂。这种矛盾,让美国企业界开始质疑政府的决策。 在这场博弈中,华为的表现尤为亮眼。根据泡泡网报道,华为 Pura 80 系列自 6 月中旬上市以来,销量持续攀升。 麒麟 9020 芯片采用 12 核架构升级,通过制程优化与封装技术突破产能瓶颈,实现首销即现货供应。 尽管性能仍落后于苹果 A18,但华为用两年时间解决了高端处理器卡脖子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更值得期待的是,华为贵安智算中心和芜湖智算中心,正在用昇腾处理器构建中国 AI 算力的基石。 这场科技战,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和技术封锁,维持其全球霸权;中国则以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寻求突破。 正如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指出的,特朗普政府的 “三大战役”—— 关税战、技术战、金融战,正在加速自由经济秩序的崩塌。 而中国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坚定: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未来的路怎么走,取决于双方的选择。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只会让全球供应链更加脆弱,最终损害自身利益。 而中国的技术突破和市场韧性,正在改写游戏规则。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不是两败俱伤,而是找到新的平衡点。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美之间,是继续对抗还是寻求合作,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世界的未来。
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美国手里的绳子,已经勒住中国经济的咽喉;而中国手里的
非常盘点中
2025-08-12 11:37: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