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已建立起稳定的外部武器获得路径 8月10日,由沙特阿拉伯支持的也门政府反恐部门近日扣押了一艘驶往荷台达港的普通渔船。 船上查获的伊朗制造“梅拉吉-521”自杀式无人机及喷气发动机等装备,再次将胡塞武装的外部武器获取路径推到国际舆论前台。从技术特征看,此次查获的“梅拉吉-521”无人机与美国在乌克兰战场使用的“弹簧刀”无人机高度相似,其气动布局、制导系统及作战效能均呈现明显逆向工程痕迹。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IISS)报告指出,胡塞武装自2019年起逐步掌握无人机仿制技术,初期通过拆解伊朗提供的成品获取技术参数,随后在也门北部山区建立秘密组装车间,利用走私入境的零部件进行本地化生产。 这种“技术输入—逆向仿制—局部改进”的模式,使得胡塞武装既能规避国际武器禁运,又能根据实战需求调整装备性能。例如2022年胡塞武装推出的“圣城”系列巡航导弹,在伊朗“加迪尔”导弹基础上增加了光电/红外复合制导模块,射程从200公里提升至800公里,具备同时打击海上和陆地目标的能力。 走私渠道的多元化是胡塞武装维持武器供应的关键支撑。此次被扣押的渔船属于典型的“低技术、高隐蔽”运输方式,这类船只通常从伊朗南部港口出发,沿阿拉伯海海岸线航行,利用也门漫长且监管薄弱的海岸线实施接驳。 联合国专家小组报告显示,仅2024年2月前的5个月内,就有至少78艘伊朗渔船参与对胡塞武装的武器走私,货物包括无人机发动机、雷达系统及导弹零部件。 除海上通道外,陆地走私网络同样活跃。阿曼与也门南部边境的沙漠地带,长期存在由部落武装控制的秘密运输线路,这些线路最初用于毒品和人口走私,近年来逐渐被改造为武器输送通道。2020年联合国报告曾披露,一批来自伊朗的反坦克导弹通过阿曼陆路,经也门政府军控制区最终抵达萨那。 值得关注的是,胡塞武装的武器获取已从单纯依赖外部供应转向“技术合作+本地化生产”的复合模式。伊朗通过“圣城旅”等渠道向胡塞武装提供技术顾问和培训团队,协助其建立导弹总装线和无人机调试中心。 2025年泄露的一份协议显示,伊朗计划投资扩建荷台达港的军事设施,包括建设地下武器储存库和无人机起降平台,以增强对红海地区的控制能力。 与此同时,胡塞武装利用也门原有的军工基础,对苏制P-21/P-22巡航导弹等老旧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例如为其加装GPS制导模块,将射程从40公里延长至150公里,并通过社交媒体展示改进后的实弹射击画面以提振士气。 国际社会的制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胡塞武装的武器获取速度,但未能从根本上切断供应链。美国财政部近年多次制裁与胡塞武装相关的采购网络,例如2024年6月冻结了广州塔斯尼姆贸易公司等实体,因其通过中国采购无人机零部件并转运至也门。 然而,这些制裁往往存在滞后性,且难以覆盖东南亚等新兴走私枢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多家电子企业被曝光为伊朗无人机生产提供关键芯片和传感器,这些零部件通过香港中转后,最终流入胡塞武装的组装车间。 联合国安理会2022年通过的第2624号决议虽将胡塞武装列为武器禁运对象,但执行过程中面临成员国分歧,部分国家对伊朗的默许态度削弱了制裁效力。 胡塞武装的武器供应链能够长期维持,与其背后的地缘政治支持密不可分。伊朗通过“抵抗轴心”框架向胡塞武装提供系统性支持,这种支持不仅包括武器装备,还涉及情报共享、战术指导等深层次合作。 2025年7月,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动的三次无人机袭击,其目标选择和攻击时机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作战风格高度相似,显示双方可能存在实时战术协同。 与此同时,胡塞武装通过控制荷台达港等战略要地,掌握也门70%的石油出口通道,由此获得的巨额关税收入为其武器采购提供了稳定资金来源。 据也门政府估计,胡塞武装每年通过走私石油和武器交易可获利数十亿美元,这些资金通过黎巴嫩真主党控制的金融网络洗白后,再投入到新的武器采购中。 当前红海地区的武器走私已形成“生产—运输—改装—使用”的完整链条,其复杂性远超传统意义上的军火交易。胡塞武装利用也门内战造成的权力真空,将民间渔船、商队甚至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运输作为掩护,构建起一张庞大而隐蔽的供应链网络。 尽管国际社会采取了包括军事打击、经济制裁在内的多种措施,但在地区大国博弈和走私网络高度分散化的背景下,彻底切断胡塞武装的外部武器来源仍面临重重困难。此次荷台达港查获的走私船,不过是这个复杂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其背后折射出的地缘政治困局,或将长期影响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
胡塞武装已建立起稳定的外部武器获得路径 8月10日,由沙特阿拉伯支持的也门政府
天天纪闻
2025-08-12 15:17:16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