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年初,庄亲王博果铎去世。可是,博果铎没有儿子,他死后,“庄亲王”这顶铁帽

勇敢小妹 2025-08-13 08:37:21

1723年初,庄亲王博果铎去世。可是,博果铎没有儿子,他死后,“庄亲王”这顶铁帽子无人继承。按理说,应该让博果铎亲弟弟的儿子福苍继承王爵,因为他俩的血缘关系最近。然而,雍正却偏心眼地把这顶铁帽子给了老十六允禄。 爱新觉罗·允禄是康熙的第十六个儿子,生在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十八日,他的妈是顺懿密妃王氏,这位妃子出身汉军旗下的知县家。从小,允禄就不爱那些骑马射箭的活儿,兄弟们练得满头大汗,他倒好,躲在屋里摆弄数字和乐谱。他特别钟情数学,拿着纸笔算比例,画几何图,还跟意大利传教士学西方音乐原理。康熙时候,他帮着编了本数学书叫《数理精蕴》,里面全是些公式和推导。 雍正把这顶铁帽子给允禄,可不是一时兴起。 那会儿刚经历九子夺嫡,雍正的皇位坐得不算稳。八爷党、九爷党的人还在暗处盯着,宗室里稍微有点分量的,不是跟旧党沾边,就是野心藏不住。雍正得找个信得过的自己人,稳住宗室这摊子。 福苍那边,血缘是近,可他爹是博果铎的弟弟,当年跟康熙的几个皇子走得近,雍正心里不踏实。万一让他袭了爵,跟旧势力拧成一股绳,麻烦就大了。 允禄就不一样了。 这十六爷打小就不爱掺和兄弟们的争斗。别人忙着拉拢大臣、抢兵权的时候,他在书房里算三角函数,研究琴弦的振动频率。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闹得最凶,他愣是没站队,每天要么去畅春园给康熙请安,要么回府捣鼓他的算盘和乐器。这种“不粘锅”的性子,在雍正眼里,比啥都可贵。 再说,允禄的妈是汉军旗出身,没什么强硬的外戚背景,就算给了他铁帽子,也掀不起风浪。雍正觉得,把庄亲王这爵位给这样的人,既显得自己“体恤宗室”,又能把这股力量攥在手里,划算。 允禄接到圣旨时,正在府里校对手稿。 他捧着圣旨愣了半天,不是不高兴,是有点懵。庄亲王这爵位,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祖上是皇太极的哥哥代善,跟他这一脉差着好几辈。可圣命难违,他只能叩头领旨,接着就去打理庄王府的烂摊子。 博果铎晚年日子过得糙,府里账目乱得像团麻,下人借着王爷没儿子,偷偷把田产往外转。允禄来了没急着摆王爷架子,带着自己府里的账房先生,一头扎进库房,对着几十年的旧账一笔笔算。算完了,该追的追,该罚的罚,硬是把庄王府的家产捋得清清楚楚。 他没忘了自己的老本行。 雍正让他管乐部,他就把西方乐理和中国传统音律揉到一块儿,编了本《律吕正义》,里面连乐器的尺寸比例都标得明明白白,后来宫里的乐师全照着这本书练。没事的时候,他还带着工匠改乐器,把西洋的管风琴原理用到编钟上,敲出来的音准得能让传教士竖大拇指。 宗室里有人不服气,背后说他“捡来的爵位”“就会摆弄些没用的”。允禄听见了,该干啥还干啥。他知道,自己能坐稳这个位置,靠的不是血缘,是雍正的信任,更是自己这股“不惹事”的本分。 雍正去世后,乾隆继位,对这位十六叔也挺敬重。 让他管着宗人府,处理宗室事务。允禄还是那副性子,不偏不倚,谁犯了错都按规矩来,连乾隆的弟弟弘昼胡闹,他都敢上奏弹劾。乾隆说他“实心办事,操守端方”,给他加了俸禄,还让他的儿子承袭了辅国公。 直到乾隆三十二年,允禄去世,活了七十三岁。 庄亲王这顶铁帽子,在他手里传得稳稳当当,后来一直传到清末,没出过乱子。 有人说,允禄这是走了狗屎运,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可细琢磨琢磨,哪有那么多运气。在那个兄弟相残的年代,他能守住自己的爱好,不掺和权力争斗,本身就是种智慧。雍正选他,看似偏心,实则是选了个能让这顶铁帽子“稳”住的人。 说到底,封建王朝的爵位继承,从来不是只看血缘。 皇权需要谁,谁就能戴上那顶帽子。福苍输的不是血缘,是没摸透皇权的脾气。允禄赢的也不是运气,是他看清了自己该站的位置。这铁帽子底下,藏的从来都是权力的算计,哪有什么“理所当然”。 信息来源:《清史稿·诸王传》《清世宗实录》《啸亭杂录》

0 阅读:526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