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超越中国算啥?莫迪扬言:印度将在五年内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两年前,联合国一句话,直接让印度上下跟开了锅似的——说他们的人口马上要超过咱们,成世界第一了。这消息,对他们来说,比过节还热闹,自尊心瞬间爆棚。 现在印度大概率已经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顶“桂冠”戴得稳稳的。但人心呐,总是会变的。如今的印度,早就不满足于“人多”,他们要的是“钱多”。 这不,印度总理莫迪最近又放话了。他这几年,腰杆子是越来越直。还记得几年前他去美国国会演讲,那叫一个意气风发。他说:“我当总理第一次访美时,印度还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今天,我们是第五了!” 这话里透着一股劲儿,好像在说:“看见没?我们不一样了。” 但这还不是高潮。高潮是那句石破天惊的预言:“要不了多久,印度就会成为世界第三。” “要不了多久”是多久?印度自家的央行——印度储备银行,给出了一个精确到年的答案:五年内。按他们2023年的说法,也就是到2027年。从咱们今天2025年这个时间点往后看,那不就是两年后的事儿嘛! 两年,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这意味着,印度马上要把日本和德国都甩在身后,坐上全球经济的第三把交椅。 他全程没提中国。但咱都懂,印度这些年,干啥事儿心里不都装着个“中国”?第三上面是谁?不就是咱们吗。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这是看着第三,想着第二呢。 2022年,印度的GDP总量就干掉了老牌强国英国,爬到了世界第五。这几年全球经济都不太景气,但印度愣是跟打了鸡血一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他们今后几年的GDP增速,都能稳定在6.1%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只要保持6%以上的速度往前冲,把前面的日本(经济常年停滞)拉下马,成为世界第三,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已经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而且,现在的国际大环境,对印度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老美想找个伴儿在亚洲这边搞点事,环顾四周,体量又大、又有“民主”标签、还跟咱们有点小别扭的,不就印度最合适吗? 所以,美国带着一帮西方国家,又是签军事协议,又是搞经济合作,资源、技术、市场,都在向印度倾斜。 “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名头听着是真唬人。但拿这个巨大的经济总量,除以它那14亿多的人口,得出的数字就有点尴尬了。根据世界银行几年前的数据,印度的人均GDP才2000多美元。这是什么水平?妥妥的“中低收入经济体”,连咱们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说白了,就是国富,但民穷。一小撮人富可敌国,但更多的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这个“世界第三”的虚名,对一个每天愁着下一顿饭在哪里的普通印度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它能变成盘子里的咖喱,还是能变成头顶遮雨的铁皮?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咱们国内专家,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教授的观点了。 他说,别光盯着印度人口总量超过咱们这个事儿,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你看,印度的人口是多,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总数也跟咱们不相上下。但问题是,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正在干活、在创造价值的? 答案是:少得可怜。 翟教授给了一组震撼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参与率,高达75.8%。而印度呢?只有51.3%。 这意味着,印度有将近一半的适龄劳动力,是“闲置”的,他们没有被整合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引擎里去。这其中,尤其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低得惊人。 这一里一外,差别就大了。算下来,咱们中国的劳动力总规模,比印度足足多了2.6个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整个印尼的人口,都在咱们这边额外地为经济添砖加瓦。 所以,印度就像一个体格庞大的巨人,看着挺吓人,但浑身一半的肌肉都是松弛的,使不上劲。而我们,虽然块头可能没他那么“虚胖”,但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力量。 莫迪自己心里也清楚。所以他这些年,一直在声嘶力竭地喊一个口号——“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他呼吁民众都去买国货,想方设法把国内的制造业盘活。 为什么?因为只有制造业,才能像海绵一样,吸纳那数以亿计的、闲置的劳动力。只有让这些人有工作、有收入,他那个“世界第三”的头衔,才不会只是一个空洞的数字。否则,经济增长再快,也只是少数人的狂欢,背后是更多人的沉默。 莫迪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梦想。他在印度独立日上说,希望到2047年,也就是印度独立100周年的时候,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目标。但现实是,从人均2000多美元,到发达国家门槛的2万美元,这中间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这需要印度在未来20多年里,不仅要保持高速增长,还要解决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不公等一系列根深蒂固的顽疾。 这难度,可比GDP总量冲进前三,要大太多了。 印度想超越中国,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邻居家里买了新车,自己也想换个更好的,人之常情。但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在排行榜上争个高下。
尼日尔:急需现金武器不再依赖长期合同,尼日尔军当局在3月份将中石油高管赶走,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