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日女英雄, 用微笑面对日军的暴行 照片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女人,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面对镜头,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她的身后,是斑驳的城墙;她的周围,是几个拿着武器、神态各异的日本兵。 这张照片的力量感,几乎能穿透纸张和屏幕。这个女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成本华。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想,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经历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折磨之后,怎么还能露出这样的表情?这绝不是一张普通的笑脸,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轻蔑、无畏、决绝,甚至还有一丝对侵略者的怜悯。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胜利。 要理解这个微笑,我们必须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了解她短暂却又无比壮烈的一生。 成本华是安徽和县人,1914年出生。和县这个地方,离当时的首都南京很近。你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出生在长江边上的女孩,她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的。她应该见过商船往来,听过乡里乡亲谈论国家大事。她不是活在真空里的人。史料记载,成本华中学毕业,在当时,这绝对算是知识女性了。她还参加过童子军,这说明她从小就有一种不甘于平凡、愿意投身公共事务的精神。 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整个中国都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无数像成本华一样的热血青年,没有丝毫犹豫,选择走上战场。她和她的丈夫刘志谊一起,加入了本地的“抗日人民自卫军”。 这里我想多说两句这个“自卫军”。它和我们熟悉的国民党正规军、八路军新四军不太一样。它更像是地方性的民兵组织,由当地的爱国人士自发组成。他们的武器装备很差,可能就是一些土枪、大刀,甚至农具。他们的军事素养也高不到哪里去。但他们有一点是敌人无法比拟的,那就是保卫家乡的决心。成本华和她的丈夫,就是这样一群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就是一群不想当亡国奴的中国人。 1938年5月,日军的铁蹄踏向了和县。当时进攻和县的是日军第6师团,这是日军的一支精锐部队,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他们从南京过来,一路烧杀抢掠。和县的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成本华和她的战友们,就在东门一带阻击日军。 成本华的丈夫刘志谊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丈夫刚刚战死,我想任何一个女人在那一刻都会心碎,会崩溃。但成本华没有。她擦干眼泪,继续投入战斗。她要为丈夫报仇,更要为这个国家尽自己最后一份力。 然而,力量的对比实在太悬殊了。自卫军的抵抗最终失败,和县沦陷,成本华和剩下的几十名战友不幸被俘。 被俘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日军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女俘虏。她年轻、漂亮,而且从其他俘虏的口中得知,她还是这支抵抗队伍的指挥者之一。日军想让她投降,让她站出来劝降其他的中国人。这在当时是日军惯用的伎俩,他们想从精神上瓦解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成本华的回应是什么?史料记载,她只是冷冷地看着这些侵略者,眼神里充满了鄙夷和不屑,一个字都懒得说。 这种沉默的蔑视,比任何激烈的反抗都更有力。它告诉敌人:你们可以占领我们的土地,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你们永远无法征服我们的尊严。 接下来的几天,成本华遭受了非人的虐待和凌辱。日本士兵对她施加了轮番的暴行。这些细节,我不忍心详细描述,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一个女性身体的摧残,更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践踏。我们只需要知道,她所承受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几天后,日军准备撤离和县。在离开之前,他们决定处决所有被俘的抵抗人员。为了彻底摧毁成本华的意志,他们把她拉到刑场,让她亲眼看着自己的同胞、战友一个一个倒在血泊中。 这是一个极其残忍的心理战术。侵略者想看到她崩溃,看到她哭喊,看到她求饶。但是,他们又一次失望了。从头到尾,成本华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就是那种冰冷的、凝固的、仿佛在看一群跳梁小丑表演的表情。她的冷静,让行刑的日本兵都感到了一丝寒意。 所有的同胞都被杀害了。现在,轮到她了。 就在日军准备对她动手的时候,成本-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她平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对着旁边的日军随军记者,提出了她生命中最后一个要求:给她拍一张照片。 然后,她走到那面饱经战火的城墙下,很自然地将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挺直了身体,看着镜头。就在快门按下的那一瞬间,她的嘴角,浮现出了那一抹永恒的微笑。 这张照片,最初刊登在日本的报纸上。当时的配文很简单,大概意思是“在和县俘获的中国女兵成本华,顽固不化,最终被处决”。日本人把它当作炫耀武力的证据。他们以为自己是胜利者。 但他们错了。 这不是一个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微笑,而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对一群野蛮的、看似强大实则可悲的侵略者的终极审判。她的身体即将被毁灭,但她的精神,在那一刻获得了永生。她用这个微笑告诉全世界:看,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你们可以杀死我,但你们永远打不败我们。
最美抗日女英雄,用微笑面对日军的暴行 照片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女人,她双手交
趣史小研究
2025-08-14 00:31:34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