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藤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这个距离能不能打到他”,副官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举起了自己的枪,只听三声枪响之后,龟尾寿三从马背上摔下来。 王铭章这人,1893年生在四川新都,家里不算富裕,小时候父亲就没了。他靠着自己的倔劲儿,1909年考进四川陆军小学堂,算是迈上了军旅路。辛亥革命那年,他才18岁,就跑去参加革命军,后来又去南京读书。1914年,他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分配到川军,从排长干起,一步步爬到团长。打仗他从不含糊,指挥起来也果断,慢慢在部队里有了名气。1925年,他当上川军第三师师长,后来部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四师。1935年,他升到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拿到少将军衔,第二年又升中将。这一路,他没少经历军阀混战,可他打心底里烦透了内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主动请命带兵出川抗日,想用命为国家干点实事儿。 藤县保卫战开打那天是3月14日,日军来势汹汹,川军硬着头皮迎敌。到了16日,战况更惨烈,日军用重炮轰开了城墙,步兵冲进城里,双方在巷子里拼刺刀。王铭章站在前沿盯着敌军动静,发现千米外有个日军军官骑马指挥,身边围着一堆兵,八成是指挥官龟尾寿三。他问副官李绍坤:“这距离能打中吗?”李绍坤没废话,端起三八式步枪,瞄准后连开三枪。枪声一响,龟尾寿三就从马上栽了下来,日军那边顿时乱了套。这枪打得准,不仅断了敌人指挥,还给川军提了气。 李绍坤这小伙子,枪法是真硬。他平时就以射击准出名,这回在千米外干掉龟尾寿三,简直是神来之笔。日军指挥一乱,川军抓住机会反击了一波,暂时稳住了阵脚。可惜好景不长,日军人数太多,火力太猛,川军的处境还是越来越糟。弹药打没了,伤亡也越来越大,王铭章只能带着人边打边退。 3月17日,日军攻破南城墙,杀进城内,王铭章亲自带兵巷战,跟敌人拼得你死我活。到了傍晚,部队实在撑不住了,他决定撤到西关火车站再组织防守。可半路上,队伍被日军火力压住,撤到西关电灯厂附近时,王铭章腹部中枪。他咬牙撑着指挥,又连中几弹,最后倒下了,45岁就这么没了。他的参谋长赵渭宾和其他几个军官也没能幸免,相继牺牲。 这场仗打了四天半,川军死伤惨重,但硬是拖住了日军脚步,给后面的台儿庄大捷争取了时间。战后,李绍坤冒着枪林弹雨,从死人堆里找回王铭章的尸体,背着送回安全地带,最后运回四川新都。1938年8月,国民政府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全国上下都为他开了悼念会。新都的老百姓自发送葬,队伍排出去好几里。1948年,成都人民公园建了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那上面的雕像就是照着王铭章的样子刻的,纪念他和那些拼过命的川军兄弟。 说起藤县保卫战,不得不提川军的苦。他们的装备烂得要命,大部分人拿的是汉阳造,子弹都不够分。日军那边有飞机有大炮,川军却只能靠肉搏硬抗。王铭章带兵打仗,从不退缩,他知道这场仗不光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他牺牲后,留下的是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看看龟尾寿三,这家伙是日军的一个中层军官,具体身份历史没太多记载,但那天在藤县指挥作战是肯定的。他骑马晃荡在战场上,估计也没想到会被千米外一枪撂倒。他的死,对日军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指挥乱了阵脚,攻势也慢了下来。不过日军整体实力太强,藤县最后还是没守住。 这场仗打下来,川军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王铭章走了,他的部队几乎拼光,可他们的血没白流。台儿庄战役能赢,跟藤县这几天的死守脱不开干系。川军将士那种豁出去的劲头,真不是吹出来的。他们用命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咱们站在和平年代回头看,那段历史还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王铭章和他的兵,用命换来了后人的安稳。他们的故事,不光是书上的几行字,更是活生生的教训,告诉咱们今天的好日子来得不容易。
1938年,在藤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14 09:00:10
0
阅读:819
SS
致敬!
财来自有方之星汉灿烂
杀鬼子
不可抗力评论
比朱德伟大厉害多了。另外,枣庄没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