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的旅途》 我姨退休后迷上了一种“反着来”的旅行。别人往热门景点挤,她专挑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8-14 09:21:32

《逆向的旅途》 我姨退休后迷上了一种“反着来”的旅行。别人往热门景点挤,她专挑地图上画着虚线的小镇;别人订高铁票赶时间,她偏选凌晨五点发车的慢车,说这时候能看见最真实的人间。 上个月她去浙西,坐了四小时绿皮火车到县城,又转了两趟农用三轮车,才到一个连导航都标不全的山村。她没提前找住处,就坐在村口老槐树下看村民晒笋干,有个大娘问她是不是来采风的,她笑着说:“来蹭口饭吃。”当晚就住进了大娘家阁楼,一住就是二十天。 每天天没亮,她就跟着大娘上山捡菌子,戴个草帽,背个竹篓,裤脚沾着露水,比当地人还像山里人。上午帮着晒秋,把辣椒、玉米串成串挂在房梁上;下午搬个竹椅坐在晒谷场,听老人讲以前的故事——谁家的老屋藏着百年前的石碑,哪条山路能走到邻县的老祠堂。 村里唯一的“景点”是座明代石桥,她去了三回,都是趁放牛的老汉经过时,跟着一起坐在桥洞下。老汉用当地方言说桥的来历,她就掏出小本子记,连“石头上的花纹像鲤鱼”这种细节都不放过。离开时,她没带任何纪念品,只把老汉教的山歌调子记在了心里。 有回我问她,跑那么偏的地方,万一住不惯咋办?她翻出手机给我看照片——不是风景,是大娘给她缝补的裤脚,是晒谷场上飘着的炊烟,是石桥上斑驳的阳光。“你看,这些比门票实在多了。”她说着,突然哼起那首山歌,调子有点跑,却带着山风的味道。 我去湘西时,曾在一个古镇偶遇她。她正蹲在河边,帮一位阿婆捶打衣裳,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点的小腿。看见我,她眼睛一亮,拉我去阿婆家吃酸豆角,说这是她跟着学做的,坛子里还泡着新腌的生姜。 我们没一起逛古镇,她继续帮阿婆做家务,我自己去看吊脚楼。傍晚在河边碰面,她讲阿婆年轻时的故事,我讲古镇石板路的纹路,谁也没提“旅行”这两个字,却都觉得比任何攻略都有意思。 老公总说我们这是“瞎逛”,哪叫旅行。我和姨听了都笑。他不懂,有些旅途,目的地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真正走进过一片土地,有没有让那里的风,吹进过心里。

0 阅读:42
文姐分享生活

文姐分享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