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8月13日报道上海,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出行,期间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她也没在意,结果过了一会儿,才发现5岁女儿的座位,压到了2岁儿子的头,儿子则趴在座位下,等她发现时,儿子已经没了呼吸。夫妻俩一气之下,将车企座告上法院,认为座椅存在设计缺陷,要求赔偿200万!法院判了! 事发当天,陈芳驾车载着5岁的女儿小蕊和2岁的儿子乐乐前往商场,后座上,小蕊啃着草莓蛋糕,乐乐在安全座椅上似已入睡,出门前,丈夫刚给乐乐换上新买的蓝色恐龙鞋,孩子举着鞋子欢快呼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条开了三年的路让陈芳放松了警惕,她甚至没系紧安全带。 途中,小蕊笑喊"弟弟踢我",陈芳回应"开完这段就看",低头调了下空调风向,又摸出手机回了条工作消息,直到变道时后视镜晃动,她才惊觉小蕊的座椅滑至前档,硬角正压着乐乐的脑袋:孩子蜷缩在缝隙里,嘴唇惨白,身体已绵软无力,急诊室的灯光惨白刺眼,医生宣布乐乐已无呼吸。 小蕊攥着妈妈的手问"弟弟是不是睡着了",陈芳喉咙像塞了烧红的炭,丈夫蹲在地上捡乐乐的小鞋子,鞋尖还沾着商场门口的泥。 丧事第三天,陈芳整理遗物时发现儿童座椅说明书上"调节需确认锁止"的提示,想起购车时销售"防挤压设计"的承诺,手机照片里,出事时座椅调节按钮卡在半松位置,而厂家宣传页上模特正按紧锁止键。夫妻俩认定是座椅设计缺陷,遂起诉车企,索赔200万元。 法院判决书却让陈芳青筋暴起,监控显示,事发前10分钟后视镜已清晰显示座椅位置异常;说明书中"调节后需二次确认"的提示用加粗字体标注了三次,法官指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座椅存在设计缺陷,监护人对儿童安全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有人心疼这对夫妻,但法理清晰:小蕊喊"弟弟踢我"时,陈芳未察觉异样;调空调、回消息的两分钟里,她未查看后视镜;喊乐乐没回应时,她正低头看手机。 儿童座椅调节按钮需用力推动,正常使用下难以自行滑动,法院认定,悲剧根源在于监护人的疏忽,而非产品缺陷,这场悲剧撕开一个残酷现实:儿童安全从不由昂贵座椅保障,而在父母的"多一眼"。 开车时哪怕慢十公里,也该隔两分钟看后视镜;孩子沉默时,应立刻回头确认;调节座椅后,必须按说明书完成二次锁止,那些"就分神一会儿"的侥幸,往往短到来不及挽回。 为人父母的责任,藏在千万个"多留意"里,若陈芳早两分钟放下手机,若她想起说明书上的提示,若"就一会儿"换成"我再看看":或许乐乐此刻仍能举着恐龙鞋追着姐姐跑。 别让"悔不当初"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孩子的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这是血的教训换来的警示。 信源:津云
扬言要“当面强奸女儿”的民警,一审被判8年。2024年1月的时候,上海一对母女
【8评论】【8点赞】
用户17xxx73
诬告反坐虽然有各种毛病,但是也有一定道理,去告制造商,却不考虑自己的责任,
或默或语或出或处
不诬告别人咋面对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