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黑龙江一位连高中都没毕业老瓜农,仅花5年,就攻克了美国、英国几十年都

悦澄聊社会 2025-08-15 20:57:59

2007年,黑龙江一位连高中都没毕业老瓜农,仅花5年,就攻克了美国、英国几十年都没解决的农业难题,美国花300万美元挖他过去,可瓜农却严词拒绝,还将自己的成果全部上交给祖国!   你敢相信吗?一位没上过大学,连高中都没毕业的普通农民,竟然攻克了让美国、英国专家研究几十年都没解决的农业难题!   这个农民名叫姜向涛,如今是我国远近闻名的瓜类育种专家,而他成为专家的契机可以说是一次意外。   1995年,姜向涛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在老家附近包下几亩地,但依靠种菜换来的钱仅够糊口,他心里就开始琢磨有没有能够挣钱的路子。   可自己既没本钱又没技术,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脚下的土地,该如何赚钱了?   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放在了种子上,他当时想的是,要是能培育出高产的种子,不光自己能致富,乡亲们也能跟着受益。

这个想法刚说出口,就招来不少闲言碎语,村里人见他天天不在地里好好干活,反倒蹲在田埂上对着瓜苗发呆,都说他“魔怔了”,有人嘲讽他说一个农民还想当科学家。   当时刚开始尝试育种时,姜向涛的日子很难,试验一次次失败,培育出的种子产量没提高多少,跟着他干的村民都打了退堂鼓,姜向涛还是自己垫钱给大家发补贴,硬是把小组撑了下来。   转机出现在1998年夏天,那天中午,姜向涛的儿子在瓜田里追蝴蝶,突然发现一株瓜苗长得格外特别,立马将在屋里休息的姜向涛喊了过来。   姜向涛发现,寻常瓜苗一节能结一个瓜就不错了,而这株却每节叶片下都挂着个小瓜纽,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更奇怪的是,他看了半天,愣是没找到一朵雄花。   正常情况下,雄花少就意味着授粉难,可这株瓜苗要是能稳定结瓜,产量得翻几番!

他守着这株瓜苗寸步不离,盼着能长出雄花来,可直到种瓜的时节过了,雄花还是没露面。   眼看这宝贝要浪费,姜向涛狠下心,掐了旁边地里的雄花,一朵一朵给这株瓜苗的雌花授粉,忙活了半个多月,最后收上来了138粒种子。   第二年春天,他把这138粒种子小心翼翼地播进地里,天天蹲在田边观察。   可长出来的瓜苗平平无奇,结的瓜稀稀拉拉,和普通西瓜没两样,可他第三年接着种,没想到这次奇迹发生了!地里的瓜苗又出现了每节结瓜、没有雄花的景象。

这下姜向涛来了劲,他跑到镇上的网吧,查了三天三夜的资料,终于在一篇国际农业论文里看到“全雌瓜”的相关论文。   原来不光西瓜有,黄瓜、南瓜里也有,特点就是只开雌花、结果多,美日的专家研究了几十年,就是没能突破稳定育种的难关。   从那以后,姜向涛成了“拼命三郎”,没钱买设备,他就用眼睛看、用手摸,记录瓜苗每天的生长变化,不懂遗传学,他就把能找到的农业书翻得卷了边,遇到不懂的就骑车几十里去请教农技站的技术员。   冬天黑龙江天寒地冻种不了瓜,他就揣着积蓄跑到海南,在三亚租了块地接着试验。   就这样熬了5年,2003年的夏天,姜向涛终于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全雌西瓜品种,地里的瓜苗密密麻麻挂满了西瓜,一个个圆滚滚、绿油油的,切开后红瓤沙甜,汁水顺着刀缝往下流。   更关键的是,这种西瓜不用人工授粉,管理起来省劲,产量比普通品种高了一倍多。

可姜向涛没停步,他又花了5年时间,把手里其他几个西瓜品种都改造成了全雌瓜。   2005年,他听说“甜瓜大王”吴明珠院士在三亚搞研究,鼓起勇气带着自己培育的全雌西瓜找上门。   吴院士切开西瓜尝了一口,当即拍着桌子说:“好东西!这是世界首创啊!”

为了鼓励姜向涛继续研究,吴院士不仅把自己的实验基地分给他一块,还亲自指导他育种。

2007年,全雌西瓜的消息传到了国外,一个美国农业公司的代表找到姜向涛,递上一张300万美元的支票,说要买下专利。   2012年,英国的专家又来了,开出的价码更高,还说要给他在国外建实验室。   可对于他们的邀约,姜向涛都摇了头,他说这种子是在咱中国的土地上长出来的,得先给中国人用。   而在他确定能够稳定培育全雌西瓜后,他把自己培育的23个全雌瓜品种,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种子基因库。

如今年过七旬的姜向涛还在跟瓜苗打交道,每天天不亮的时候,他就钻进大棚,看瓜苗、测甜度、记数据。   有人问他这样不舍昼夜的研究是为了什么,姜向涛指着棚里的瓜苗说:“你看它们多精神,就像看着自己的娃长大,心里美。”

0 阅读:19
悦澄聊社会

悦澄聊社会

小主爱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