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华参加阅兵作为拿捏我们、要好处的机会,那我们图什么呢?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天安门前那片即将展开的红色地毯,一场围绕邀请函的外交暗流,却在悄悄涌动。 一张本该承载历史分量的请柬,在一些国家手里似乎变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把一场庄严的纪念活动,看成了一个待价而沽的“菜市场”。 然而,当外界纠结于谁来谁不来时,或许从一开始就弄错了这场盛典真正想要对话的对象。 要解开这个结,得把视线从观礼台挪开,往历史深处看。这场阅兵,从来就不是一场为了取悦谁而办的华丽表演,而是一次面向历史的庄严祭奠。它的观众,首先是那些长眠于地下的英灵。 从1949年开国大典上飞机不够只能飞两遍的天空,到1984年改革开放春风里惊鸿一瞥的导弹方阵,再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盛大列阵,每一次铁流滚滚,都是对民族记忆的回响。 这杯迟到了几十年的烈酒,敬的是松花江冰窟窿里不屈的身影,是滇缅公路上用血肉填平的弹坑,更是那数千万为国捐躯的同胞。他们当年的牺牲,就是为了后代子孙能昂首挺胸,不必再看人脸色。 因此,当今天的国之重器列阵长安街,从昔日的“汉阳造”到今日的“东风”系列,这并非简单的实力展示,而是一份跨越时空的“家当清单”,是在向所有先烈汇报:今天山河无恙,我们有能力也有底气守好这份家业。 正是基于这份血脉相连的记忆,我们才更清楚,历史不是可以交换的筹码,和平更不是能够讨价还价的商品。任何试图利用这场纪念来谋取现实利益的算计,都是对民族牺牲的亵渎。 当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这样一场盛大的军事展示,免不了被放在实力的棱镜下审视。当先进战机撕裂长空,当航母编队犁开深蓝,外界的解读中夹杂着“秀肌肉”的猜测与忌惮,也在所难免。 不过,这份硬实力的展示,其内核并非为了争夺霸权,而是为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筑起一道坚实的护栏。 对内,它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催化剂,提醒每一代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对外,它则是中国“和平发展”主张的底气所在,是向世界表明我们有足够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的决心。 进一步看,真正的“和平答卷”,从来不只写在冰冷的武器上。阅兵所展示的,不仅是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更是从抗战中觉醒的全民族团结精神与国家实力的融合,是一种软硬实力并重的宣告。 这份答卷的更多内容,写在中国蓝盔部队于动荡之地守护希望的行动里,写在满载物资的飞机向全球疫区紧急驰援的航迹中,也写在中国将脱贫经验与世界分享的坦诚里。这些行动,才是对“和平”二字更有力的注解。 正因如此,中国对于这场阅兵谁来谁不来的问题,显得格外从容和坚定。有句老话说得好:“大年三十打个兔子,有你没你,这年都得过。”这恰是中国态度的写照。发出邀请,是出于友好与尊重,而非祈求谁来捧场。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尊严是在骨气与实干中长出来的。无论是当年苏联专家撤走后我们咬牙搞出的“两弹一星”,还是曾被挡在联合国大门外,中国的每一步发展都刻着自力更生的印记。 所以,评判这场盛典成功与否的标尺,从来不在观礼台上宾客的数量,而在于神州大地上那14亿挺直了腰杆的奋斗者——无论是黑土地上的农人,还是写字楼里的程序员,或是戈壁滩上的戍边战士。 国家的强大与人民的安稳,才是阅兵背后最实在的意义。这份尊严,是从“东亚病夫”的屈辱到重塑山河的埋头苦干中挣来的,无需他人背书。 最终,这场阅兵向世界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对于历史,我们尊重敬畏,坚信正义必胜;对于朋友,我们以礼相待,来了有美酒;对于挑衅,我们不惧强权,豺狼来了有猎枪。 这席为历史与未来而设的“家宴”早已备好,东风列阵是主菜,银鹰翱翔是甜点。它提醒所有珍爱和平的力量,和平需要用心维护,但守护和平的底线,我们有能力自己筑牢。这既是一场对历史的告慰,也是一份对未来的承诺。 有的网友认为“爱来不来,不来拉倒,不来我们照样屹立在东方,照样屹立不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越来越强大,不看别人脸色!”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觉的“中国9.3大阅兵,即使国外都不来,那中国强大震撼的阅兵式他们也都会看到,相信这次的阅兵式,一定会带给全球的震惊和威慑力” 所以,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里,我们最应该向先烈汇报的,除了东风浩荡、铁甲奔流,还有什么呢?
不来华参加阅兵作为拿捏我们、要好处的机会,那我们图什么呢?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
快乐小鼠
2025-08-18 13:41:18
0
阅读:177
用户13xxx07
美国为什么不搞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