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还把基洛级当个宝,早在十年前,中国就对俄制常规潜艇彻底失望   在中俄联合军

天天纪闻 2025-08-18 16:29:43

俄军还把基洛级当个宝,早在十年前,中国就对俄制常规潜艇彻底失望   在中俄联合军演的深海较量中,俄罗斯海军派出的636.3型基洛级潜艇,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两国海军发展的巨大差距。这款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潜艇,在中国海军已经开始逐步退役,而俄罗斯却依然将其视为水下作战的核心力量,这背后的故事,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面临着严重的技术瓶颈。当时国产潜艇性能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海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进入了中国的视野。   基洛级以其出色的静音性能闻名于世,被称为“大洋黑洞”,它的出现让中国海军看到了提升水下战力的希望。从1994年开始,中国陆续引进了12艘基洛级潜艇,包括877型和636型,其中8艘是更先进的636M型。   这些潜艇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海军水下力量的不足,也为中国潜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在引进基洛级的同时,中国并没有停止自主研发的脚步。通过对基洛级技术的消化吸收,中国开始了039型潜艇的研制工作。   039型潜艇在设计上借鉴了基洛级的一些优点,但又结合了中国自身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陆续推出了039A、039B、039C等型号的潜艇,这些潜艇在静音性能、武器系统、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潜艇发展却陷入了困境。虽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强大的潜艇工业基础,但由于经济衰退、技术人才流失等原因,潜艇研发的进度明显滞后。   原本计划取代基洛级的拉达级潜艇,从1997年开始建造,直到2021年才正式服役,而且首艇在服役后不久就暴露出了严重的技术问题,甚至被俄罗斯海军考虑退役。由于拉达级潜艇的研发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俄罗斯不得不继续改进和建造基洛级潜艇,636.3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在中俄联合军演中,基洛级潜艇的表现更是凸显了这种差距。2025年的一次军演中,中国海军的636M型基洛级潜艇需要通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   面对美日在对马海峡布设的大量声呐阵列和密集的雷达网,中国潜艇凭借出色的静音性能和精准的战术规划,成功地隐蔽通过了海峡,而日方的侦察机和舰船竟然没有发现任何踪迹。   反观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在同样的情况下,却不得不采用上浮航行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被发现的风险。这一对比,充分展示了中国海军在潜艇操作和战术运用上的优势。   中国海军对基洛级潜艇的失望,不仅仅体现在军演中的表现,更体现在对潜艇技术发展的战略判断上。随着国产039系列潜艇的不断成熟,中国海军逐渐认识到,依赖进口潜艇并不是长久之计。   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海军开始逐步淘汰早期引进的基洛级潜艇,尤其是877型。这些潜艇有的被退役,有的被改造为国防教育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潜艇的历史和文化。而取代它们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039B和039C型潜艇。这些潜艇不仅在性能上全面超越了基洛级,还具备了更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和多任务执行能力。   俄罗斯之所以仍然依赖基洛级潜艇,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因素。俄罗斯近年来受到国际制裁,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限的军费预算需要优先保障核潜艇的发展,常规潜艇的研发和建造自然受到了影响。   其次是技术因素。俄罗斯在潜艇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如AIP系统(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长期以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虽然拉达级潜艇设计上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但由于AIP系统不成熟,导致其性能无法满足实战需求。此外,俄罗斯潜艇工业的人才流失和技术断层问题也十分严重,这进一步制约了新型潜艇的研发进度。   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和俄罗斯在潜艇发展上的不同路径,也反映了两国海军战略的差异。中国海军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多样化的任务。   因此,中国在潜艇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潜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而俄罗斯海军由于受到地缘政治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更注重维持现有的水下威慑力量,对新型潜艇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这种差异,在基洛级潜艇的使用和发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今,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039C型潜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常规潜艇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种潜艇采用了独特的指挥壳设计,进一步提升了静音性能和隐身能力,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声呐系统和武器装备,能够对水面舰艇和陆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而俄罗斯海军的基洛级潜艇,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在整体性能上已经落后于时代,难以适应现代海战的需求。    

0 阅读:196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