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男子为了让2个孩子体验生活,竟然带2个孩子,从深圳徒步回长沙,日行25公里!已行走31天,即将到达终点长沙南站,男子坦言:他们从小没吃过苦,想锻炼下,让他们体会下这个社会正确的价值观! 最近,一位湖南爸爸的教育方式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吴先生带着两个在深圳长大的孩子,用31天时间徒步700公里从深圳走回长沙,平均每天行走25公里。 这场特殊的"成长之旅"不仅让两个孩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让无数网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当时说要走路回长沙,俩孩子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吴先生回忆出发时的情景,语气里带着笑意。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10岁,从小在深圳优越环境中长大,对这场"冒险"充满新鲜感。 第一天出发时,兄弟俩蹦蹦跳跳,觉得这比坐在教室里有趣多了,沿途的风景、路上的小店,都让他们兴奋不已。 然而好景不长。第七天时,弟弟脚底磨出了水泡,哥哥的小腿肌肉也开始酸痛。 两个孩子蹲在路边耍起了脾气,弟弟甚至抹起了眼泪。"早知道这么累,打死我也不来!"哥哥撅着嘴抱怨。 面对这种情况,吴先生没有责备,而是蹲下身给孩子们按摩腿部肌肉,又去小卖部买了他们爱吃的零食。 "路是自己选的,现在放弃的话,之前的苦不就白吃了吗?"吴先生这样告诉孩子们。 第二天,看着父亲背着几十斤的行李走在前面,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从不喊累,两个孩子默默跟了上去。令人意外的是,从第十五天开始,孩子们竟然主动帮父亲分担行李,还会提前查看路线图。 这场徒步旅行的后勤保障其实相当周到。吴先生每天都会提前规划好路线,确保有合适的住宿和餐饮。 “我们住的是正规酒店,三餐都在餐馆解决,实在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才吃泡面。"他强调这不是"自虐式"的苦行,而是一次有计划的成长体验。 但即便如此,每天25公里的步行对城市孩子来说仍是巨大挑战,有几天甚至走到35公里,第二天孩子们累得连床都不想下。 行走途中发生了许多暖心故事。在韶关路段时突遇暴雨,父子三人躲进路边农户家。淳朴的老奶奶不仅借给他们雨具,还熬了姜汤驱寒。 两个孩子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弟弟悄悄把随身带的巧克力留给了老人。 在衡阳郊区,他们遇到一位骑三轮车卖水果的大爷,得知他们的徒步计划后,大爷执意送了他们几个橘子。"这些生活中的温暖片段,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吴先生感慨道。 随着行程推进,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惊喜。哥哥学会了用手机地图找捷径,弟弟会主动收拾大家的行李;遇到困难时不再抱怨,而是互相鼓励。 最让吴先生感动的是,在株洲段时他的脚踝扭伤,两个孩子轮流搀扶他走了三公里找到诊所。"以前在家连袜子都要妈妈拿的孩子,现在会帮我贴膏药了。" 这场徒步的教育效果远超预期。心理学专家李教授分析:"这种体验式教育能激活孩子的生存智慧,31天的朝夕相处也极大增强了亲子关系。" 教育学者王女士指出:"现在的孩子缺乏挫折教育,适当的体力挑战能培养坚韧品格。" 到达长沙南站那天,两个孩子兴奋地冲向终点线,皮肤晒黑了,但眼神格外明亮。哥哥说:"我现在知道爸爸为什么让我们走这么远了。" 弟弟则骄傲地展示他记满沿途见闻的日记本。吴先生看着两个孩子,觉得这一个月的辛苦都值得:"他们体会到的不仅是累,更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小双点评:这条新闻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人称赞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有家长表示要借鉴这种教育方式。 但更多人在思考: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过度保护了孩子?适当的"吃苦"或许正是孩子们需要的成长养分。 教育专家建议,类似活动需要充分准备:要选择合适路线,配备必要装备,控制运动强度,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吴先生的做法值得借鉴的是,他把"吃苦"变成了有温度的成长课程,而不是简单的体能考验。 这场700公里的徒步,丈量的不仅是深圳到长沙的距离,更是一段珍贵的成长历程。 当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困在补习班和电子产品中时,这样的"行走课堂"或许能给我们更多启示:最好的教育,有时候就在路上。
男子带两个孩子从深圳徒步回长沙,日行25公里,走走停停边欣赏沿途风景,行走31天
【166评论】【91点赞】
莫名
好主意好三观好父亲好孩子[点赞]
阿华
搞清楚状况,是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