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基辅向特朗普提出交易方案 最近,乌克兰局势又有了新的动向。8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曝出猛料,乌克兰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领土交换提议,转头向美国抛出了一份合作方案。 按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晤时提出的协议,欧洲国家将出资1000亿美元购买美国武器,作为交换,乌克兰希望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 首先来说乌克兰为啥拒绝俄罗斯的领土交换,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一直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控制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区,甚至还吞并了克里米亚。 但乌克兰宪法明确规定,领土变更必须经过全民公投,泽连斯基根本没权力私下割地。而且,乌克兰民众的态度也很坚决,超过76%的人反对放弃领土。 所以,当俄罗斯在阿拉斯加峰会上提出用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换取其他战线停火时,泽连斯基直接拒绝了。他很清楚,一旦松口,自己在国内会立刻失去支持,甚至可能引发政治危机。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乌克兰不想重蹈历史覆辙。1994年,乌克兰为了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放弃了核武器,换来美俄等国的安全承诺。结果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时,这些承诺成了一纸空文。 这次泽连斯基学乖了,他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能再被空头支票骗了”。 乌克兰的算盘打得很精。毕竟美国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制衡俄罗斯的超级大国。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海马斯”火箭炮、“爱国者”导弹等先进武器。 如果能和美国签订正式的安全保障协议,乌克兰相当于有了“护身符”,俄罗斯再想动手就得掂量掂量。 还有就是,乌克兰希望通过这笔交易拉近与美国的关系。按照协议,欧洲出资1000亿美元购买美国武器,其中一部分可能用于乌克兰军队的现代化改造。 这既能消耗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又能让美国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可谓“双赢”。德国总理默茨就提到,这可能让美乌关系从“援助模式”转向“商业伙伴关系”。 不过,乌克兰也有自己的顾虑。美国的保障会不会像1994年那样不靠谱?泽连斯基在会晤中特意强调,安全保障必须“务实”,要覆盖陆地、空中和海上防御,还得有欧洲参与监督。 这其实是在给美国套上“紧箍咒”,防止其单方面撕毁协议。 欧洲这次出人意料地积极。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多国领导人组团访美,支持乌克兰的提议。 表面安全上看,欧洲是在维护乌克兰主权,实际上背后有三重考量: 第一,地缘安全压力。俄乌冲突已经持续近四年,欧洲成了难民和能源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如果乌克兰战败,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波罗的海国家,甚至直接威胁波兰、德国等北约成员国。所以,欧洲必须“破财消灾”,把战火挡在门外。 第二,政治博弈需要。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欧洲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甚至多次威胁要减少对北约的投入。欧洲担心被边缘化,所以想通过主导乌克兰安全协议,重新确立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就表示,这是“重塑欧洲安全架构”的关键机会。 第三,经济利益驱动。德国最近刚宣布设立1000亿欧元的战略基金,专门投资国防、能源等领域。 如果能通过乌克兰的武器采购计划,让德国军工企业获得美国技术授权,既能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又能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借鸡生蛋”的买卖,欧洲自然愿意干。 对美国来说,这笔交易同样有吸引力。首先,经济利益巨大。1000亿美元的武器订单能直接拉动美国军工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吹嘘“美国农民最优质”,本质上也是想推销美国农产品和武器等“美国制造”。这意味着欧洲在军事上会更加依赖美国,而美国可以用更少的资源维持对欧洲的影响力。 不过,美国也有自己的麻烦。国会对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并不买账。今年2月,特朗普曾试图用美国支持换取乌克兰稀土矿产开采权,结果遭到国会反对,甚至一度暂停对乌援助。 这次的安全保障协议同样面临阻力,尤其是涉及领土问题时,国会明确表示“乌克兰主权不可侵犯”。特朗普必须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承诺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协议可能半途而废。 俄罗斯的反应很微妙。一方面,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上同意在和平协议中纳入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条款,这被外界视为重大让步。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继续在顿巴斯地区推进军事行动,8月12日一天就夺取了乌东110平方公里土地,创下近一年来的纪录。 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反映出俄罗斯的真实意图:通过军事压力迫使乌克兰妥协,同时利用谈判分化西方阵营。 普京很清楚,只要谈判持续,美国和欧洲就可能因为分歧而减少对乌援助,最终让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被特朗普晾了40分钟,冯德莱恩甩脸离场,准备的午饭一口没动。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天
【67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