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5个月大宝宝被饿醒,发现爸妈还没醒,宝宝一急之下,竟然开口说了一句:“啥时

月鹿简科 2025-08-20 16:29:42

江苏,5个月大宝宝被饿醒,发现爸妈还没醒,宝宝一急之下,竟然开口说了一句:“啥时候起来,快起来,饿死了”,妈妈听到后直接傻眼了,爸爸也是一脸懵,严重怀疑宝宝是不是孟婆汤喝少了!

【信源】澎湃新闻、江苏本地社区视频记录及当事人讲述(2025年8月)

江苏一个寻常的清晨,六点半,天还没亮透。卧室里空调低声送着冷气,床上的一对年轻父母睡得正沉,谁也没注意到,他们中间那个才五个月大的儿子,已经睁着眼睛醒了很久。

起初,孩子只是自己翻滚蹬腿,被子被他弄得“哗哗”作响。父亲在半梦半醒间,还以为是哪家的野猫钻了进来。可紧接着,一句字正腔圆的“快起来”直接灌进了他的耳朵,语气里还满是命令和急躁。他脑子一懵,还没分清是梦是醒,第二句逻辑连贯的“饿死了”就跟了上来。

这一下,他像是被电到一样,“腾”地坐了起来。第一反应不是看孩子,而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梦游了。等他转过头,对上儿子那双清亮又严肃的眼睛时,整个人都僵住了,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身边的妻子反应稍快,但脸上的惊恐却丝毫不减。她本来以为是邻居的电视声,可当那个小小的身躯里又发出一声不耐烦的“哼”时,她彻底清醒了——声音的源头,就是夫妻俩中间这个连坐都还坐不稳的宝宝。那一刻,两人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回响:“这是我家那个五个月的娃?”

回想起来,前一晚俩人为了哄睡,折腾到凌晨一点,夜里两点孩子又醒了一次,好不容易才再次睡下,早已精疲力竭。母亲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梦说了胡话,被孩子当场学了去。

不过,这个看似超自然的现象,很快就有了一个接地气的解释。一切的源头,无非是婴儿最原始的生理需求——饿。监控录像还原了全部过程:孩子醒来后,先是自己玩了一会儿脚丫,但随着饥饿感越来越强,他的耐心也消耗殆尽。

在床上不耐烦地翻了三次身,抬了两次腿,蹭来蹭去。显然,在所有无声抗议都宣告无效后,他决定换一种更直接的沟通方式。

而他之所以能如此精准地表达,功劳全在他父母自己身上。孩子的母亲事后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她平时催丈夫起床的口头禅,就是“快点起来啦,饿死了”。

楼下的邻居也证实,这对小夫妻日常说话嗓门不低,尤其早上赶着上班,类似的催促声在楼道里早就不是新闻。这些被大人们当成背景音的日常念叨,不知不觉中,早已被这个小小的“海绵”原封不动地吸收了。

监控更是提供了一个无法反驳的证据:宝宝喊话时,眼睛是明确地冲着父亲的方向,那句“饿死了”的语调和咬字,几乎就是他妈妈的翻版。这一下,所有的巧合和幻觉都被排除了。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个罕见的个例。通常五个月大的婴儿,语言能力还停留在“咿咿呀呀”的阶段,能喊出“爸爸妈妈”都算早的。

不过专家也指出,在家庭语言密度极高,且模仿对象十分固定的特殊环境下,确实有极少数婴儿会展现出这种“跳级”般的语言能力。这不算什么提前发育,更像是一次由环境催化、需求驱动的语言潜能的意外爆发。

前来探访的社区工作人员看过监控后,也只能啧啧称奇,确认孩子各项指标都正常,这家人也没搞过什么特殊的早期教育。

如今,这场小小的家庭风波算是平息了。那个喊出惊人之语的宝宝,在成功“催饭”后,竟一脸得意地把奶嘴塞回嘴里,翻个身又睡着了,仿佛刚才的一切与他无关。

他的父母在经历了一夜震惊后,也接受了这个“惊喜”。他们决定顺其自然,不打算带孩子去做什么特别检查,生怕过度的关注反而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用爸爸的话说,就当是自家孩子提前“开挂”了。妈妈则笑着说,现在唯一的担忧,就是怕孩子以后学到的不只是“饿死了”,万一哪天把自己平时抱怨丈夫的话也学了去,那场面可就尴尬了。

又或者,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他突然坐起来喊一句“敌人来了”,那才真能把人吓出高血压。

0 阅读:20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