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刘靖康第一次看到俄罗斯网友上传的360度航拍视频就决定成立影石,要做国产全景相机。 彼时市场被GoPro、三星、理光垄断,机器笨重如砖,一台要卖3万块,刘靖康就带着15人的团队挤在深圳80平米公寓里,一年后就推出第一款VR全景相机Nano,外接iPhone手机,创作者不用导出导入,素材即拍即得,一个月就卖出2万台,营收破千万。 核心秘诀,只有三个字:填坑力。 最核心的图像拼接技术,通过算法把效果拉满。自拍杆穿帮?通过镜头夹角和优化,让自拍杆自动“隐形”;画面抖动怎么办?自研防抖技术稳如航拍;无论是翼装飞行、深海潜水,还是将裸机送入近轨卫星拍摄,都能轻松应对。 更关键的是他抓住年轻创作者的痛点,拍完视频,就可以自主剪辑了,无需导入导出,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只需要挥洒创意即可。2024年巴黎奥运会,法国队举着影石相机直播入场,让全球都记住了这个深圳品牌。 然而,任何细分赛道,做到全球第一,天花板就出现了。 2020年开始,影石就申请了无人机相关专利,同一时间,摸到消费无人机天花板的大疆也在寻找新的增量。 一个有趣的局面就出现了:大疆把无人机上的相机“拿下来”,做成运动相机;影石把运动相机“装上去”,做成航拍无人机。 大疆的护城河在于顶尖的飞控、避障与导航等无人机技术;影石的强项则是影像算法与画面拼接等全景相机技术。 双方同时进军全景无人机,关键在于两种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适配,本质上是一场对“未来影像生态”定义权的争夺。 作为单反相机、运动相机、传统航拍之外的未来摄影模式,全景拍摄可以创造各种极限画面,除了让普通人感受到老鹰360度自由飞翔的视角,让观众第一视角体会杂技运动员的惊险刺激之外,实际产业应用更加广泛,一旦结合无人机,其在消费娱乐、国防军事、建筑考古、工业检测、公共安全、三维建模甚至太空探测等等领域的蓝海更是远超想象。 站在这个角度看大疆和影石这场互相偷家的戏码,本质上是深圳改变世界的故事。 作为全球电子产业的枢纽,这里有着硅谷智能硬件创业者也羡慕不来的“3小时产业圈”,方圆50公里内就能完成电子产品的所有环节,上午给图纸下午就出样品。 大疆的 Osmo360 镜头来自同城的欧菲光,与影石下一代产品系出同门;欣旺达、星源材料提供了两家的电池与外壳;富士康、联发科同样在深圳为两家供货。 很多深圳本土的全球化品牌,频繁霸榜运动摄像和全景影像赛道,短短几年,总营收接近千亿人民币,相当于索尼、尼康、佳能三家巨头这么多年培育影像市场营收总和的2/3,未来还会迎来翻倍的增长,彻底把旧时代撇到了后面。 目前中国已确立了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全景相机行业 “制造中心” 的核心地位,从芯片研发、镜头制造、算法优化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也已经被列入深圳第“20+8”战略规划部署。 所以这场世界级同城德比,不仅是两家公司之间的博弈,更是深圳这座城市创新能力的缩影。 二三十年前,华为、中兴、腾讯起步于深圳,各有各的欧美对手需要挑战;如今影石和大疆再次敲响战鼓,唯一的对手却就在几公里外。 尽管双方胜负未卜,但可以肯定:这场战争的赢家,不只是在一家公司市场上多拿几个点的份额,而是中国供应链集群所构建的行业生态正在拿下人类未来影像话语权。
鸿蒙这记耳光,扇得是又响又脆!谁能想到,当年华为被制裁时,连大疆无人机都得靠高通
【4评论】【4点赞】
用户10xxx24
[赞][赞][赞]
归零
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