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是团队成员去提车的,还和进行了交流。因为将来主要是我来用,提车时就要分

郭淮谈汽车 2025-08-21 00:38:36

理想i8是团队成员 去提车的,还和进行了交流。因为将来主要是我来用,提车时就要分享一下,我为啥要选这辆车。我本人今天去苏州看SiC工厂了,所以写了下来,由小王在提车时转达。

==== 以下为原文 ====

大家好,我来分享一下,为什么选择理想 i8。从 2024 年开始,父母和孩子都搬来上海了。出行场景一下子变得复杂:一家人出行,一辆车要比两辆车更好。既有家庭氛围,也能省去一个司机的辛苦,还不用为找车位、协调路线而头疼。

所以,当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新能源 MPV。但新能源 MPV往往 尺寸太大,五米三的车长、两米的车宽,开起来负担不小。如果你是全家出行场景频繁,这样的车非常适合。

但每个人的使用情况不一样,我的高频场景是单人或两三人出行,偶尔才有全家人出行。若这种超大车买回家,大多数时候都会闲置(因为单人出行我会选择其他车),一个月用不了几次,很浪费。所以我就一直犹豫不决,偶尔想拥有MPV,但又觉得浪费没下手。

试驾理想 i8,我才觉得眼前一亮。它的空间并不比 MEGA 小多少,却开起来非常轻松。舒适性也很好,高速 NVH、音响效果、二排屏幕的体验,甚至比 MEGA 更好,而价格却便宜了二十万。

为什么它开起来轻松?一是车身尺寸克制,车宽控制在 1960mm,和小米 SU7 一个水平;二是车身更低,再加上空气悬挂,高速时底盘贴地感很强,稳定性和信心都提升了。甚至让我觉得,比很多五座 SUV 还好开。

更重要的是,当 i8 当作四座、五座车来用时,后排的舒适性比很多五座 SUV 还要好。这就是全场景的升级:

- 日常高频场景,它能像五座 SUV 一样灵活,还更舒服;

- 在需要六座的低频场景,它又能做到“五座车根本办不到”的事。

这种“高频更好用、低频人无我有”的组合,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就像特斯拉Model YL 出来以后,直接冲击了 Y 长续版——只贵两万,但应用场景多太多,让 Y 长续版将来必须降价才有竞争力。

这个逻辑,其实与新能源硬派越野有点像。以前买个硬派越野车,主要是为了诗和远方,日常上下班开起来就太痛了,油费太高! 插混出来之后,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日常用电,几乎相当于免费;越野则油电混合,诗和远方还在。

当一辆车可以满足两个场景时,约等于一辆车当两辆车来说,那么这车就不会觉得贵了,新能源硬派越野的爆发就成了必然。无论是坦克,还是方程豹、猛士,就绝不会放弃在新能源硬派越野的投入。

其实从 2020 年开始,我就一直坚持两个理念:

第一,纯电要做到“大空间、小车身”。2019 年我就拿大众 ID.3 举例,认为只有架构本身有独特优势,纯电才能真正替代燃油。理想 i8,就是把三排空间和安全性、NVH 做到了极致。

巧得很,今天去苏州就开得ID.3【图7】,再一开感觉还真不错!就这么一辆车长4米2、车宽不足1米8的车,内部空间竟也像模像样。美中不足就是NVH差点、音响差点,车机得用Carplay【图8】,辅助驾驶还可以但也只能指望LCC了。

第二,车企的补能桩就该建在高速服务区。2020 年开纯电车一年跑了 5.5 万公里,我就发现,乡村都有快充,真正缺的是高速服务区。

理想 i8 不仅契合我现在的家庭需求,也和我一惯坚持的造车理念高度一致。这就是我选择理想 i8 的原因。

建了一个理想i8/i6准车主群,有兴趣加入交流可私信。理想i8

0 阅读:7

猜你喜欢

郭淮谈汽车

郭淮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