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她在医院生孩子难产,疼得死去活来!万万没想到,她的丈夫却在寡妇家里厮混。过了几天,她梳妆打扮好,平静地来到丈夫情妇家。她敲了门,仰着下巴对那个寡妇说:“我要找我的丈夫。” 郭婉莹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家里做百货生意,条件很好。 六岁那年,她跟着父亲郭标回了上海,从此成了上海滩永安百货的四小姐。 她从小念的是贵族学校,学英文懂礼仪,生活讲究得很。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家里给她定了个富家子弟,可她死活不乐意。 男方拿枪吓唬她,她反倒劝人家:“你杀了我还能找别人结婚,杀了自己可就啥都没了。” 这门亲事到底让她给退了。 后来她去燕京大学读书,给自己起了中文名“郭婉莹”。 在那儿她遇上了吴毓骧,这人学问不错,还是林则徐的后代。 两个洋派年轻人看对了眼,1934年热热闹闹办了婚礼。 可婚后没几年,吴毓骧就露了本性。 1943年郭婉莹生二胎差点送命,他倒好,跑去和一个寡妇厮混。 郭婉莹没哭没闹,收拾整齐找上门,下巴一抬对那女人说:“我来接我丈夫。” 吴毓骧臊眉耷眼跟着回家了,可这日子终究是裂了缝。 她琢磨着靠人不如靠己,转头就跟朋友开了家礼服店。 生意刚红火,打仗了,铺子关了门,丈夫也丢了差事。 最惨的时候全家挤在娘家蹭饭吃,锅里连米都见不着底。 好不容易熬到太平年月,更大的风浪又来了。 丈夫被划成“右派”死在牢里,留给她一屁股债。 五十多岁的人,带着孩子搬进七平方的破屋,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从前弹钢琴的手,如今天天挖鱼塘、搬石头,肩膀磨得血痂叠血痂。 邻居见她刷马桶还穿着旗袍,背地里笑话她“穷讲究”。 她听见了也不恼,慢悠悠回一句:“人要是没个样子,活着不如不活!” 饭盒蒸蛋糕、铁丝烤面包、搪瓷缸种野花——日子再难,她总能从犄角旮旯里扒拉出点体面。 七十多岁赶上好时候,研究所请她教英文,学生都喊她“郭老师”。 儿女想接她去国外享福,她摆摆手:“我的医生、理发师傅都在上海,走了不习惯。” 1998年秋天,九十岁的郭婉莹在睡梦里走了。 按她早先交代的,遗体捐给红十字会,连张照片都没留,只叫人用她白发编成“90”字样当纪念。 这些年上海变化大,她住过的老洋房成了网红打卡地。 2023年外滩美术馆办过“名媛影像展”,她穿着旗袍烤面包的照片被放得老大,年轻人围着嘀咕:“这老太太刷马桶咋还像走秀?” 她写的英文商务信函手册,现在还有外贸公司当教材用。 女儿吴静姝今年九十多了,在旧金山家里还摆着母亲用铁丝烤的面夹子,说是传家宝比啥古董都金贵。 老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郭婉莹这口气喘了九十年没散。 从百货公司四小姐到扫厕所的“右派家属”,她愣是把苦日子过成了诗。 如今上海滩咖啡馆里还能听见人念叨她:“喏,就是那个用铝锅蒸俄国蛋糕的老太太呀!” 这话传到耳朵里,倒像是给她的挽联添了新注解——花开花落,金枝玉叶到底没败。 信息来源: 搜狗百科《郭婉莹(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 搜狐《民国奇女郭婉莹:容忍丈夫出轨,替亡夫负债,中年穿着旗袍刷马桶》 网易网《她是民国富家小姐,曾以死退婚嫁给负心男,后将自己活成了传奇》
当初妻子和我妹同时坐月子,我妈选择去照顾妹妹那天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特别浓。妻子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