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96年,公费留学的黄大年加入英国籍,父母强烈反对,他说:就算骂我,我也要加入英国国籍!12年后,他突然卖掉英国别墅,决定回国,妻子犹豫,他直接撂下一句狠话,要么随我回国,要么离婚! 2013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在黄海海域突然毫无预兆地后撤了百里之遥,这一举动背后真正让五角大楼感到忌惮和不安的,正是刚刚恢复中国公民身份的黄大年。 早在2009年,当黄大年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时,美国权威媒体《防务新闻》便将其归来列为“年度十大技术风险”之一,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国家战略的重大转变,更预示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和腾飞。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黄大年在地质队的简陋帐篷内刻苦攻读,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在大学期间,他自制了“大年灯”以方便夜读。 随后,黄大年远赴英国利兹大学留学,期间创造了系里的三项纪录,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当地科研界站稳了脚跟,参与了多个敏感且重要的科研项目。 1996年,作为公费留学生的黄大年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加入英国国籍,这一举动引发了父母强烈的反对,但他始终坚持这是个人的选择。 十年后,这一决定背后的真正原因才浮出水面。 原来,在参与北海油气勘探项目时,英国规定核心数据仅限于英国公民接触,为了获取这些关键信息,他在备忘录中写下了“科学护照比国籍更重要”的字据,并批注“待技术突破日,即回乡时”,黄大年深信,这是“绕远路回来”为国家争取发展机会的一种特殊途径。 在英国的岁月里,黄大年目睹了中国科研水平的落后,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牵挂。 黄大年的书架上一直摆放着父母的遗照,相框背面刻有“精忠报国,不辱使命”的遗训。 然而,双亲离世时他都未能尽孝,这份深深的遗憾和强烈的使命感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2009年,黄大年毅然卖掉了在英国的别墅,决然回国,面对妻子的犹豫和担忧,他的态度坚定而果决。 回国后,黄大年争分夺秒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带领团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年速度”,研发出的成果在精度和效率上均达到了极高水准,他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极为严格,拒绝申报院士头衔,致力于构建科研特区,并鼓励学生出国深造以培养国际视野。 2016年,因过度劳累晕倒后,他依然坚持工作,甚至在收到肝癌诊断书后,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直到最后一刻。 手术前,他坚持听完成果汇报才同意麻醉;住院期间,学生捧着探测器模型前来探病,而这款探测器后来装备在了科考船上,其参数表现极为优越。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不幸离世,枕边留着他未完成的南海地质图。 病重的前一晚,他还在为博士生撰写推荐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海外华人专家回国,构建的人才体系持续为国家输送新鲜血液。 黄大年去世九个月后,他们团队研发的重力梯度仪第一次测试就惊艳了外国媒体。 在他忌日那天,他们团队的科研成果在国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中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改变了国际局势。 黄大年的一生,是一曲战略隐忍、极致奉献与深远影响的壮丽之歌,他是时代的楷模,其精神激励着整个民族奋勇前行。 主要信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归侨黄大年何以感动国人? 澎湃新闻——“医”起学四史|红色故事诵读(五):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黄大年
留学断供这个词,最近越来越多人提到了。简单说,就是家里突然没钱供孩子在国外读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