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换不来就反手加税!土耳其在歼-35技术合作上碰了钉子,转身就对中国的电动车和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这场贸易风波的源头,藏在土耳其对军事技术的迫切渴求里。 自主研发的“可汗”战机卡在发动机瓶颈两年了,找英国买台风战机想顺带获取EJ-200发动机技术,被对方用“核心技术不外售”挡了回来。 转而去找巴基斯坦,想通过合作渠道摸清中国歼-35的涡扇发动机底细,却撞上了中国早就设好的技术防线:维修全程监控、核心部件嵌定位芯片、改装权限完全锁定。 土耳其的技术探子在巴基斯坦的维修车间转了三趟,连发动机外壳的螺丝都没摸到,最终只能带着一叠无关紧要的检测报告回国。 恼羞成怒的情绪很快转化成贸易报复。可翻开土耳其的产业账本,这场报复更像场底气不足的虚张声势。 光伏领域,本土企业Philadelphia Solar(费城太阳能)的组件成本比中国同行高30%,去年想抢国内电站订单,报出的价格让招标方当场摇头。 中国企业的报价加上关税,都比它便宜15%。即便是2025年针对光伏接线盒的限制,最终也成了笑话:土耳其工厂生产的接线盒故障率是中国产品的5倍,电站老板们宁愿交罚款也要用进口货。 电动车领域的短板更明显。土耳其去年推出的本土电动车品牌TOGG,续航里程刚过300公里,充电接口还得用中国标准,却要卖出比比亚迪元PLUS贵40%的价格。 经销商私下抱怨,“除了政府采购,私人买家看都不看”。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就像给自家消费者加了道“冤枉钱”。 土耳其的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80%依赖进口,其中三成来自中国,加税最终只会让本土组装的成本更高。 中国企业早有准备。天合光能在伊斯坦布尔的工厂去年就投产了,光伏组件本地化率达60%,刚好避开反倾销税的锋芒;正泰新能源更狠,直接收购了一家土耳其本土光伏企业,连生产线都改成了中国标准,产品在当地的市占率反而从12%涨到了18%。 电动车企业也没闲着,比亚迪通过与土耳其经销商合作,在安卡拉建了电池更换站,用“换电模式”抵消关税影响,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反而同比涨了25%。 土耳其的困境在产业链图谱上看得更清楚。它想在光伏领域当“全球第三”,可本土企业连最基础的硅片切割技术都没掌握;想靠电动车实现制造业升级,却连个合格的车规级芯片都造不出来。 这种“技术空心化”下的贸易保护,就像给漏风的屋子糊纸——看着严实,风一吹就破。去年它对中国光伏接线盒加税,结果本土电站建设成本涨了12%,政府不得不追加10亿美元补贴,反而拖慢了能源转型的脚步。 更深层的矛盾藏在“既要又要”的心态里。土耳其既想从中国获取光伏、电动车的成熟技术,又怕本土产业被冲击;既想通过合作拿到歼-35的发动机机密,又不愿遵守技术保护的规则。 这种矛盾让它陷入恶性循环:技术拿不到就加税,加税导致本土企业失去技术引进的动力,更难实现突破。 就像“可汗”战机的研发,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卡在发动机这个最初的难题上。 中国企业的应对透着清醒。法律层面,光伏协会已经组织企业准备应诉材料,拿出土耳其本土企业成本过高的实证;市场层面,加速在土耳其的本地化布局,把“中国制造”变成“土耳其制造”。技术保密更是毫不松懈,针对歼-35的核心部件,连维修手册都分成了“操作版”和“核心版”,前者能看,后者连合作方都碰不到。 安卡拉的贸易官员或许没意识到,加税大棒挥得越狠,反而越暴露自身的短板。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想靠封闭保护实现技术飞跃,就像站在原地想摸到月亮,注定徒劳。 土耳其真正该做的,是放下“技术拿来主义”的急躁,踏踏实实在产业链上补短板。 信源:2025-05-26 ·财联社官方账号 土耳其对华光伏铝边框启动反倾销调查
虽然巴基斯坦脑子发热,把枭龙战机的生产技术给了土耳其?但是土耳其只能对航电设备改
【93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