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驾乘感受深度解析(下篇):问界M8纯电版即将在明天发布,而增程版也已经交

海雪看汽车 2025-08-24 13:09:13

问界M8驾乘感受深度解析(下篇):

问界M8纯电版即将在明天发布,而增程版也已经交付了大几万台。作为M8增程版的车主,咱继续聊聊问界M8的底盘体验:

首先,在全尺寸SUV这个维度,问界M8的操控感是很出色的。变道、过弯打方向响应迅速,回正后车身摆直也丝毫不拖泥带水。配合上篇提到的出色的转向手感,开着那叫一个爽。

底盘的滤震和稳定性,这方面我认为问界M8质感也是顶尖水平。他们一开始调校的思路是,拉开舒适模式与运动模式的差别,也充分利用上双腔空悬,赋予这台车迥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先说舒适模式,其实我大部分时候开的都是舒适模式,城市里开真的非常舒服。面对各种坑坎颠簸,你知道车子压了过去,但是身体的感受很轻微,没有任何冲击感。即便是大一点的颠簸,你会感受到车身有点反应,但是来得很柔和,没有任何不适感。

并且,其实舒适模式也一点都不”船”,而是相当平稳,我更愿称之为一种“水床”的感受。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区别呢?

很简单,“船”是车身会经常有明显的前后俯仰和左右滚转,也就是抬头点头和侧倾,并且往往有来回晃动,让成员感觉晃来晃去;

而“水床”是车身虽然在可能Z轴(垂直方向)上有一定起伏,但速度和加速度不大,并且车身本身保持相当平稳,感受不到侧向的晃动,过接缝等带来的俯仰也平缓并且很快收敛,仿佛你一直躺在一张平稳的床上,有非常好的悬浮感。问界M8显然是后者。

这背后正是VD团队硬件设计和软件调校的强大实力。合理的悬架偏频、细腻的CDC标定等等,才能让车的四个轮子“同心协力”,使得滤震干净的同时,车身始终稳定。

反例是我们会看到一些竞品大SUV,即便一排表现尚可,后轴却往往有较明显的起伏和俯仰。路况稍微没那么好,二三排乘客就会明显觉得不平稳。

当然,既然问界M8的舒适模式明显比运动模式要软,那么也必然会有相对不那么擅长的场景。主要体现在速度较快(大概80km/h以上)经过连续起伏路、抛跳较多的软基路段等等时,虽然车身本身依旧平稳、没有多余晃动,但毕竟Z轴会有一定的起伏幅度,可能部分人会不喜欢。这是舒适调校难以避免的。不过至少我让挺多朋友坐过我车,也特意问过,都没有晕车或者觉得不舒服的反馈。

要改善上述情况也很简单,一是切换到运动模式,悬挂会明显更紧绷,起伏幅度明显缩小,收敛更快;二是据信M8的已经有了新版本的软件调校,纯电版会搭载,增程版也会OTA。新版本的舒适模式会更加稳,在上一段所说工况下车身动作明显更少,同时滤震方面至少从人的体感上,我没有感到明显的影响。

问界M8的的运动模式和舒适是完全不同的性格。车身的所有动作都很干脆利落,面对颠簸有一种“无情碾过,顺便轻轻跟乘客说一声”的感觉。我能感受到路感比舒适模式略明显一点点,但本身滤震性依旧相当出色,其实我问坐过我车的普通人,基本上都没感觉有明显区别。

在运动模式下,弯道支撑、面对抛跳起伏的稳定性等等,都是堪称惊艳的水平。配合标杆级的转向制动等标定,很难想象一台5.19米的车这么灵活好开。如果我有些时候想开得猛一点,就会用运动/自定义模式。

这里也引申出很有意思的一点:对于不怎么研究车的普通人,他们对底盘的感受可能就三四种:太颠;太晃;还行;或许再加一个——很舒服。至于稍微细致一点的差别,比如切换一下运动和舒适模式,他们都未必能感受到。

最后,可能会有朋友问:自定义模式能调悬挂软硬吗?其实是可以的。在“自定义”内的悬挂高度选择“低”,基本上就对于运动模式的底盘;选“标准”则对应舒适模式。据悉,后续也有可能支持有底盘软硬的选项,这样就更直观。

此外,打开“晕车舒缓”开关,整个悬架也会变为接近运动模式的感受。“晕车舒缓”这个开关集成了加速更平缓、取消动能回收、悬架更硬三个变化。对于刚接触电车的原油车用户,这个功能尤其有利于适应,我很推荐开启。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开”还是“坐”的维度,问界M8的调校都很符合其定位,完成度相当高。无论哪台车能达到这个水平,我觉得都是值得鼓掌的,代表着国产车底盘的顶尖实力。期待不断进步!

0 阅读:51
海雪看汽车

海雪看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