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我与地坛”咖啡厅举行的古建音乐季的一场讲座,“弦问古今:丝弦老琵琶的审

大乐走着瞧 2025-08-24 17:07:18

上周末在“我与地坛”咖啡厅举行的古建音乐季的一场讲座,“弦问古今:丝弦老琵琶的审美变迁”。主讲人青年琵琶演奏家齐洁,对谈嘉宾宁二。

琵琶从中东传入中国约1500年左右,形制和演奏方式上一直在发生变化。近现代两次重大的变化,一次是民国时期把明清时期四相十品和四相十二品居多的琵琶增加了相把位和品位的数量,解决了微分音(中立音)的问题,使琵琶音柱排列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另一次是五十年代的大规模音改,解决了琵琶在内诸多民族乐器的响度(响度不足,不适合在音乐厅演奏)问题。

齐洁带了两把琵琶,一把是有百年历史的丝弦老琵琶,一把是现代琵琶。去年,她刚录制发行了一张《丝弦琵琶传统作品集》。无独有偶,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去年也用11把百年丝弦老琵琶录制了一张专辑《问弦》。

讲座最后,齐洁先用百年老琵琶演奏了《霸王卸甲》,又用现代琵琶演奏了《浏阳河》。和录音室专辑相比,近距离的聆听,能更直观的对比老琵琶和现代琵琶的区别。现代琵琶的高音区清脆,富有穿透力,响度也远超老琵琶。老琵琶用的是丝弦,天然蚕丝,更弹、更软,张力远小于现代琵琶的钢弦。丝弦琵琶的音色温润,现代琵琶则更通透。

尽管两曲只是作为演示对比老琵琶和现代琵琶的不同效果,齐洁在演奏投入程度上一丝不苟。尤其是《霸王卸甲》,现场这版比录音室版本长了2分多钟,齐洁的弹奏间有一种浓烈的情绪,低音区的凄凉悲壮感十足。

这些年,在很多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的寻常巷陌中游走,很少能听到文字中阅读过的昔日百姓家的民乐之声。民国时期很多民乐大师,都另有职业或半路出家。“浦东派”琵琶大师林石城,也是学医出身。在音乐教育高度学院化、音乐人高度职业化的如今,包括“江南丝竹”的民间交流作乐也在逐渐淡出百姓日常生活,我问齐洁民乐是否还有“高手在民间”呢?她说江南有一些民间的乐团,也会经常演出,其中有些乐手的水平很高,技法上也保留了不少传统。

一个月后在湖广会馆,今年的古建音乐季上齐洁还将有专场演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