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火了学校不妨主动满足社会需求#【晚报来论 | “清华大学餐具一套88元”,学校不妨主动满足社会需求】近日,清华大学食堂餐具在二手平台被售卖一事引发广泛关注。一套带有“轻微使用痕迹”的紫荆色饭碗与绿色餐勺组合标88元,卖家自称“清华学生”。对此,清华大学食堂值班经理证实,网上所售的为正规餐具,并表示食堂明文规定餐具不能带出食堂,目前相关物品已经在平台下架。
按照这位经理的说法,这些餐具其实是被悄悄顺出来的,这样的行为与偷盗无异。相关商品从平台下架,既是对学校权益的维护,更是对违规行为的警示。
不过在餐具下架的同时,也要看到,这套88元餐具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数据显示,在下架之前,该碗勺套装已获得超千次浏览,24人标记“想要”。这样的关注度远超普通二手商品。对于市场的这份关注,校方应该重视起来。
如今,许多高校都通过文创产品展现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影响力。清华大学若能将食堂餐具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设计出美观实用、带有清华特色的餐具套装进行售卖,既能满足大众对清华大学的向往,又能规范市场,避免类似私自售卖行为。这不仅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推广,更是对高校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也有人担心,这么做不是在助长“清北热”吗?一些媒体就认为,一套使用过的餐具被如此追捧,折射出某些个体对名校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离谱的地步。如果清华大学再“顺势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
很多人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类顶尖高校心生向往,大多是出于对优质教育的憧憬,出于对更广阔发展空间的追求,不宜给他们贴上“盲目崇拜”的标签,也谈不上什么“非理性”。若校方在推出文创产品时,能主动承担起引导责任,那么这类文创产品,非但不会“火上浇油”,反而会化身学子与名校的情感桥梁,成为激励他们发奋学习的内生动力。这样的文创产品,又有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