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带你看懂古代奇妙动物纹!
🔸动物纹饰在古物中占比极大,它们代表着一种原始信仰,流露出古人对于自然的无限崇拜。
鸟纹自良渚文化时期便有出现,一直延续到青铜纹饰、陶瓷纹饰等等,而最初关于它的想象也许与太阳相关,人们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就是靠着鸟来运送的。
“对鸟”主题贯穿了整个历史,它们初看似兽,实则双喙相连呈面对面状,在河姆渡文化的象牙上、楚国的玉雕、漆木鼓架上、汉代的石画像以及唐代的织锦图案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而究其原由,除了上层者对太阳与权利的尊崇,还有平民对吉兆和爱情的向往。
🔸仰韶文化的鸮形陶鼎开启了“鸮”符号的传承,从史前红山文化中,可以看出鸮的呈现方式,有俯视展翅的、有集中面部的、还有聚焦双眼的。
有研究认为,鸱鸮象征着昴星,与太阳和农业息息相关,而周代之后,它才被赋予了负面、邪恶的含义。
🔸相较鸮,凤所承载的意义更为纯粹,作为百鸟之王,它同样源于太阳崇拜,出现在妇好墓、石家河遗址、金沙遗址等地区,直至汉代以后,才成为了皇后专属。
但在很早以前,龙凤的概念便已出现。只有些凤于龙上,推测龙是凤的坐骑,有些龙于凤上,可能龙是凤的冠帽,还有龙凤同体,也许出自《山海经》中的神灵。
🔸猴与鸟的搭配也很普遍,中山王墓的十五连枝灯、汉代摇钱树上,两个动物都有出现,它们代表了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猴代表了侯,鸟代表着爵,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事业心的体现。
🔸接下来说象征丰收的鱼纹,它常见于仰韶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彩陶中,有具象的,也有抽象到圆点代替鱼头,省略鱼身,双箭形代替鱼尾的。
还有仅画鱼眼的,用圆圈、圆点和瓣状呈现,和后来的花叶纹、菱格纹一脉相承,将几何之美发挥至极。
🔸而在青铜器中,牛首纹被装饰在鼎、簋、尊、罍等大型青铜器物上,以正面示人。作为商代祭祀的大牲之一,它常被认为是人与神的沟通媒介,享有显赫身份的人才可使用。
🔸侧面形象,长大嘴巴、尾部上扬的虎纹自商代开始流行,它常与饕餮纹结合展示在青铜礼器上,而另一种虎噬人纹,可能蕴含着“人神交通”之意。
秦朝,虎纹被赋予了军事含义,到了汉朝,它多以“四神”之一的白虎,或是象征升仙的翼虎形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