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春天,冰心九十岁,忽然托人送了一封信到台湾,点名要给孙立人,这信写到:

动漫猫声控 2025-08-26 13:02:19

1990年春天,冰心九十岁,忽然托人送了一封信到台湾,点名要给孙立人,这信写到:老孙,你回来看看吧,大陆已经开放探亲了,我们都老了。那年孙立人被软禁,连自己吃饭都难,回信说自己“终期所愿之得偿”,却只能写写,再见不上,他心里明白,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跟冰心说话。 说起来,他们俩认识得早。 1923年,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坐上同一艘“杰克逊号”邮轮去美国留学。 孙立人是去普渡大学学工程的,冰心则是奔着文学梦去了威尔斯利学院。 介绍他们的是吴文藻,一个读书人,也是冰心未来的丈夫。 孙立人那时就叫她“嫂夫人”,一口一个嫂夫人,叫得特别亲。 可真正让这份情谊扎下根的,是在战火里。 1937年,抗战爆发,孙立人在淞沪会战里被炸得浑身是伤。 十三块弹片留在身体里,命差点没了。 后来他去了缅甸,带新38师打得英军都服。 仁安羌战役救了七千人,还包括几百个传教士和记者。 英国人叫他“东方隆美尔”,可他不怎么当回事。 战争把人逼得走投无路,也让一些人走得更近。 冰心和吴文藻那时候住在重庆歌乐山,孙立人每次被调回重庆述职,总是拐到他们家。 三人坐下来,茶都凉了还在聊。 孙立人知道冰心胆子小,特地从缅甸带回一根能防身的藏剑手杖送给她。 冰心收下了,那东西她一辈子没丢。 那时候谁都没想到,往后几十年,他们会隔着海峡,再也见不着。 1949年以后,一个留在大陆,一个去了台湾。 从那年起,他们之间的联系像是被剪断了。 孙立人原本是台湾陆军总司令,可到了1955年,风向变了。 他不认同蒋家父子的“政工制度”,坚持军队该是专业化的,结果被软禁了整整33年。 他不写悔过书,不效忠蒋介石,也不求饶。他种花、种菜、翻译军事书,过得像是隐士。 冰心在大陆一直记得那个叫孙立人的人,记得他打仗的样子,记得他送的那根手杖。 直到1990年,冰心觉得不能再等了。 她托许逖带信去台湾,话说得很直,“老孙,你回来看看吧,我们都老了。” 她提到手杖还在,说自己身体也不行了,想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 孙立人回信了,字不多,可句句沉重。 他说自己“步履迟缓,不复轻快,有时脑内空空”。 说吴文藻已经去世,想重逢的人一个个都不在了。 他知道自己来不了,也不可能再见冰心了。 他写:“亦终期所愿之得偿也。”这句话看着轻,可写出来,很难。 那年10月,孙立人又发来一封贺电,祝冰心90岁生日,写了句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话说得客气,可心里头多半是酸的。 一个月后,孙立人病逝,享年90岁。 临终前,他交代了三件事:不葬台湾、不进忠烈祠、墓碑上只刻“陆军上将孙立人”七个字。 他说:“我对得起祖国。”这话没人教他说,也不是给谁听的,是他心里一直装着的。 冰心听说孙立人去世,是从一份香港《明报》剪报上看到的。 她没哭,也没说话,第二天就写了篇纪念文章,最后附了一首诗: 风云才略已消磨,其奈尊前百感何。 吟到恩仇心事涌,侧身天地我蹉跎。 她没去台湾送行,也没再提那根藏剑手杖。 可她晚年的日记里,多次写到孙立人,说希望他能归葬大陆。 事情没那么容易。孙立人的棺木一直放在台中大坑墓园,没下葬,子女也不敢动。 直到2004年,他的儿子孙天平搬到上海工作,开始慢慢推动父亲的归乡。 2015年,孙天平以台湾代表身份出席大陆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2023年,他参访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捐赠了父亲的遗物。 现在,他在安徽庐江筹建抗战教育基地,准备把父亲的遗骨带回故乡。 冰心早在1999年就去世了,享年99岁。 她走得安静,没留什么特别的交代。 可她那些日记、文章,还有那封给老孙的信,一直被保存着。 很多人说,两岸之间的情感早断了。 可你看这两个老人的故事,那些年写下的信、送出的手杖、写在日记里的名字,全都是真的。 隔着几十年,隔着一条海峡,感情还在。 这不是谁的胜利,也不是谁的失败。 这是两个九十岁老人,在生命尽头,发出的最后一封信。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动漫猫声控

动漫猫声控

动漫猫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