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这回捅了马蜂窝。 他公开建议英伟达在华销售AI芯片时,需预缴15%收入作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26 21:17:45

高志凯这回捅了马蜂窝。

他公开建议英伟达在华销售AI芯片时,需预缴15%收入作安全保证金,确认无后门再退还。

最近前外交官高志凯一句建议,让全球芯片圈炸开了锅 —— 他公开提议英伟达在华销售 AI 芯片时,先预缴 15% 收入作为安全保证金,确认没有技术后门再退还。

这招刚一亮出,不少人就发现眼熟:上个月美国政府刚对英伟达用了几乎一样的比例,强制要求交 15%“出口许可费” 才能拿到对华出口资格。这一来一回的 “15% 博弈”,把中美科技较量推向了新的高潮。

要说这事儿有多巧,看看时间线就知道。美国的 15% 许可费刚在 8 月初落地,英伟达就被迫为 H20 芯片计提 55 亿美元的库存损失,股价盘后直接跳水 5%。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英伟达 2025 年 Q1 总营收也就 440 亿美元,这笔费用相当于吞掉了八分之一的季度收入。

更要命的是,美国商务部还把 H20 芯片的对华出口许可变成 “无限期审批”,让这款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芯片成了烫手山芋。

黄仁勋急得亲自跑白宫求情,直到 8 月初才拿到放行许可,可耽误的市场份额早就被别人盯上了。

高志凯这时候抛出同比例的安全保证金建议,简直是精准打击。别看只是民间提议,里面的门道深着呢。

美国的 15% 是 “出口抽成”,中国建议的 15% 是 “进口押金”;美国拿 “国家安全” 当理由,中国就用 “后门检测” 作依据。

最妙的是时间点 —— 正好赶在美国刚批准 H20 芯片对华出口的时候,等于明着告诉英伟达: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可以,但得按中国的规矩来。

英伟达现在的处境堪称夹心饼干。一方面,中国市场是块肥肉,H20 芯片原本预计年销售额能到 150 - 230 亿美元,按 15% 算就是 22.5 - 34.5 亿美元的保证金,这笔钱压一年的资金成本就够喝一壶的。

另一方面,美国老家还在闹内讧,伯恩斯坦公司测算,光是给美国政府交的 15% 许可费,就足以抵消一项关键芯片架构的研发投入。更麻烦的是法律争议,美国宪法禁止对出口商品征税,不少专家质疑这 15% 是 “变相出口税”,已经有律师在酝酿集体诉讼。英伟达夹在中间,真是左右为难。

更让英伟达坐不住的是,中国市场已经不是非它不可了。美国的芯片禁令反而帮了华为大忙,最新的昇腾 910C 芯片虽然性能只有 H100 的 60%,但价格便宜 30%,还专门优化了中文大模型训练任务。

2025 年初刚上市就拿下不少订单,预计到 2026 年能占中国 AI 芯片市场 60% 的份额。英伟达自己也承认,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 “非常激烈”,不得已在 2024 年把 H20 芯片大幅降价求生。这时候要是再摊上 15% 的保证金,性价比优势就更没了。

这事儿背后其实是科技规则的话语权之争。美国搞 15% 许可费,本质是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开创了 “付费换许可” 的危险先例。

中国这边则打得更巧妙,高志凯的建议看似民间声音,却精准对接了《数据安全法》里的 “安全审查” 条款,把技术问题装进合规框架。

欧盟虽然没有类似保证金制度,但也在数据跨境、供应链安全上制定了一堆规则,本质上都是在争夺技术主权。

有意思的是美国盟友的反应。AMD 跟英伟达一起被美国政府逼着交 15% 许可费,却迟迟不敢跟进英伟达的对华降价策略,生怕两头不讨好。

欧盟企业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既想保住中国市场,又不敢违逆美国的禁令,只能眼睁睁看着华为的昇腾芯片抢占份额。就像当初稀土领域美国吃肉盟友喝汤的局面,芯片圈的 “美国优先” 正在让盟友们越来越寒心。

现在的芯片博弈早就不是简单的技术封锁了。美国用 15% 许可费搞 “数字征税”,结果引发违宪争议;中国用安全保证金反制,却站在了合规审查的道义高地。

英伟达 H20 芯片的命运最具戏剧性:先是被美国禁售,逼着中国企业找替代;好不容易拿到许可,又可能面临新的合规成本。这来回折腾中,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加速重构。

说到底,芯片就像数字时代的稀土,谁掌握了规则制定权,谁就能掌握主动权。美国想靠霸权卡住别人脖子,却忘了中国已经在本土培育出替代能力。

当华为昇腾 920 芯片即将量产,当中国企业把合规成本纳入报价体系,所谓的 “技术优势” 就成了会过期的老本。

高志凯的建议之所以能捅马蜂窝,不在于 15% 这个数字,而在于它戳破了 “技术霸权” 的窗户纸 —— 在全球化时代,谁也不能既要市场又要霸权,既要利润又要垄断。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