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帅中,最被高估的应该杜聿明了。他带兵练兵虽说一流,手下第五军曾在全国军事训

万物知识局 2025-08-27 11:10:12

国军将帅中,最被高估的应该杜聿明了。他带兵练兵虽说一流,手下第五军曾在全国军事训练中高居榜首,但要论战场指挥,只能讲谨小慎微,中规中矩,一般般了。

主要信源:(《杜聿明回忆录: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经历》;人民网——粟裕建议和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的前前后后)

国民党第五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王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按理说应该能发展成像陈诚"土木系"那样的大派系,但最终却没成气候。

这事得从国民党军队的派系说起。

老蒋的部队分两大类:中央军和杂牌军。

中央军是蒋介石直接管的部队,杂牌军则是张学良的东北军、李宗仁的桂军这些地方势力。

中央军里头又分好几个小派系,比如何应钦系、陈诚的土木系、胡宗南系和汤恩伯系。

这些派系之间成天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第五军是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39年成立,杜聿明当军长。

这支部队装备了德国坦克、意大利装甲车,还有各种火炮机枪,在当时算是顶尖配置。

抗战时期第五军打过不少硬仗,最出名的是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重创日军第5师团,歼敌四千多人。

后来在滇缅战场也立过功,还帮老蒋解决了云南王龙云,深得蒋介石欢心。

杜聿明这人来历不小,陕西米脂人,家里是地主,父亲中过举人。

他通过关系进了黄埔一期,但毕业后升官不如同学快。

后来遇到贵人徐庭瑶,才逐渐崭露头角。

1933年长城抗战时,他代理指挥关麟征的25师,打得不错。

1937年负责组建装甲兵团,也就是第五军的前身。

杜聿明带兵确实有一套,他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第五军的军事训练在全军评比中拿过第一。

打仗他也讲究谋略,昆仑关战役用"关门打狗"的战术,缅甸战场用逐次阻击战术,以少打多还能重创日军。

1946年四平之战,他又用声东击西的招数打破僵局,所以有人叫他"善谋将军"。

但话说回来,国军将帅中,最被高估的应该就是杜聿明了。

他带兵练兵虽说一流,手下第五军曾在全国军事训练中高居榜首,但要论战场指挥,只能讲谨小慎微,中规中矩,一般般了。

他打仗太过保守,缺乏魄力,经常错失战机。

比如在淮海战役中,他犹豫不决,贻误战机,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这种过于谨慎的指挥风格,使第五军虽然训练有素,却难以在关键时刻取得决定性胜利。

照理说第五军条件这么好,应该能自成派系。

但为啥没成呢?

首先得说杜聿明本人。

他虽然能干,但对老蒋太忠心,整天东奔西跑替老蒋救火。

1945年被派去东北抢地盘,1947年解了四平之围,1948年又调去徐州打仗,根本没法经营自己的势力。

老蒋对他也是既用又防,从来不让他在一个地方待太久,生怕他培植自己的势力。

老蒋对第五军也是用而不养。

需要打仗时就派上去,打残了补充点人马又派去别处。

杜聿明在缅甸苦战,老蒋却让他当挂名司令;第五军在野人谷损失惨重,老蒋反手却升他当集团军总司令。

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让第五军很难形成稳定派系。

再说国民党内部那些老派系,何应钦系、陈诚系、胡宗南系,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些派系早在第五军成立前就已经盘根错节,牢牢把持着军队资源和人脉。

要是第五军真想自立门户,这些派系肯定联手打压。

杜聿明性格又比较实在,不擅长搞派系斗争,自然斗不过那些官场老油条。

第五军最后结局也挺惨。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被俘,继任军长邱清泉被打死,部队在陈官庄全军覆没。

虽然后来在福建重建,但退到金门后也就没什么作为了。

这支号称"王牌"的部队,最终也没能逃过覆灭的命运。

总之第五军没能成派系,一是老蒋既要用人又不放心,二是杜聿明本人太忠厚不懂经营,三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太厉害。

这支王牌部队就像个工具,用的时候顺手,但用完了也就扔一边了。

杜聿明虽然是个不错的练兵官,但真要他在复杂战场上独当一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0 阅读:254

评论列表

danny

danny

1
2025-08-27 23:45

关麟徵有众多弟子,在他眼中最不成器的就是杜聿明,远不及张耀明刘玉章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