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了狠,五常里只有中国没入局,美媒突然发现:中国正在抄俄罗斯的底?!俄乌冲突

依秋聊趣 2025-08-27 15:13:13

普京发了狠,五常里只有中国没入局,美媒突然发现:中国正在抄俄罗斯的底?!俄乌冲突中除了中国,其他五常国家都卷进了这场大战,而中国则默默忙着买石油,保持局外身份。 也难怪人家多想,中国这两年从俄罗斯买石油的量确实涨得显眼。2023年1-2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772万吨,同比增长13%;全年进口量更是达到1.07亿吨,价值606.44亿美元。 到了2025年8月,中国又一口气签了15艘油轮的10月和11月交货合同,每艘油轮能装70万到100万桶,总采购量超过百万吨,而且价格每桶至少比之前买的便宜3美元!这哪儿是买石油啊,简直就是在“扫货”! 不过,中国买石油可不仅仅是因为便宜。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中国就和俄罗斯签了长期能源合作协议,比如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年输油量从15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专门保障中国东北地区的能源供应;还有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那可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说白了,这些合作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规划好的长期战略。就算没有俄乌冲突,中国也会继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只不过冲突让俄罗斯更愿意降价促销,中国正好顺水推舟,多买了点而已。 再说了,中国买石油还有个重要目的——保障能源安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就像无底洞一样,每天都得消耗大量的石油。 以前,中国主要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可这些地方局势不稳定,动不动就打仗,运输路线还得经过马六甲海峡,被人家卡脖子的风险太大。现在有了俄罗斯这个稳定的能源供应国,中国就能把鸡蛋分到不同的篮子里,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就拿2025年8月来说,中国在印度减少进口后,迅速调整采购策略,增加了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进口量,这种原油虽然质量比不上中东的,但胜在价格便宜,而且运输距离短,成本更低。中国的炼油厂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变成优质的成品油,一点都不浪费。 中国和俄罗斯还玩起了“去美元化”。2025年1月的数据显示,中俄之间95%以上的贸易结算都用卢布和人民币,这可把美国气坏了。 以前国际贸易大多用美元结算,美国就跟个“收保护费”的似的,动不动就冻结人家的资产,制裁这个制裁那个。现在中国和俄罗斯直接用本币结算,美国的“长臂管辖”就失灵了。 比如中国从俄罗斯买石油,直接给卢布或者人民币,俄罗斯拿着这些钱可以在中国买各种商品,双方都不用看美国的脸色。这种操作,不仅规避了制裁风险,还增强了中俄之间的经济粘性,让两国的合作更加紧密。 在国际政治上,中国也玩得一手好太极。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既没有像美国那样支持乌克兰,也没有像欧洲那样制裁俄罗斯,而是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强调尊重主权、停火止战、启动和谈。 美国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没办法,因为中国在冲突前就和俄罗斯有稳定的能源合作,而且中国买的石油都是自己用,没有转卖给其他国家牟利。相比之下,印度就惨了,因为转卖俄罗斯石油赚差价,被美国加征了50%的关税,只能乖乖减少进口量。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买这么多俄罗斯石油,会不会被俄罗斯“绑架”啊?其实不然。中国虽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但同时也在从其他国家进口,比如沙特、伊朗、安哥拉等,形成了多元化的供应格局。 2024年的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只占中国总进口量的约20%,中国还有80%的石油来自其他国家。这种多元化策略让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有了更大的议价权,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牵着鼻子走。 而且,中国还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就算有一天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出了问题,中国也能从容应对。 美媒说中国在“抄底俄罗斯”,这其实是小看了中国的格局。中国买石油可不是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是为了长期的战略布局。通过增加从俄罗斯的进口,中国不仅保障了能源安全,还深化了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保持了中立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仅经济上受到制裁反噬,还在国际上失去了不少盟友的信任,简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美媒与其操心中国在“抄底俄罗斯”,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策略。当美国和欧洲在俄乌战场上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中国已经悄悄把俄罗斯的石油装进了自己的储备库,把人民币和卢布塞进了自己的钱包,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等俄乌冲突结束,说不定中国已经成了最大的赢家,而那些在台前蹦跶的国家,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这就是中国的智慧,不声不响,却稳操胜券。

0 阅读:0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