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子一甩,一条彩虹直接蹦到脚边。 我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那是条巴掌大的小杂鱼,红黄绿像打翻的调色盘。 朋友A吼:“稀罕货,拿回去炫朋友圈!” 朋友B翻白眼:“炫个鬼,外来种,放生等于放毒。” 我?我手一抖,把它扔回水里,溅起的水花比争论声还大。 说白了,这鱼九成是蒙古红鲌的崽——水库里多得像广场舞大妈,颜色花哨只是青春期叛逆。 有意思的是,真·外来锦鲤早被冷水冻成呆头鹅,活不到这会儿。 结果呢?我拍照上传“全国淡水鱼图鉴”,三分钟内五个老钓手齐刷刷回复: “幼鲌,15厘米不到,放得好,下次记得用玉米别用红虫,省得再钓一堆幼儿园。” 更讽刺的是,官方数据啪啪打脸:这水库蒙古红鲌占渔获12%,所谓“稀见度”连10%都不到。 反问一句:为了条还没二两肉的小家伙吵翻天,值吗? 下次再遇见,我打算直接换深水铧尖、挂硬饵,让它够不着。 夕阳把水面烧得通红,那条小彩虹早没影了。 记住:颜色再骚,也只是生态里的一个像素;放它一马,你的鱼护未来才可能爆桶。
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昨晚那个球,真的,我看了三遍回放。那个叫张籽萱的小二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