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韩国将脱离中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韩国今后将不再采取“安美经中”的国家政策,要努力成为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同盟供应链的重要一员。 “安美经中”是韩国过去长期奉行的外交策略,即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军事同盟,在经济上深度融入中国市场。这种“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模式曾让韩国在大国竞争中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但近年来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尤其是美国对华科技遏制和供应链重组的推进,韩国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 李在明此次提出放弃“安美经中”,直接回应了美国要求盟友在供应链上“选边站”的压力。他在访问美国期间强调,韩国将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与美国加强合作,参与构建排除中国的供应链体系。 这一政策转变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美国近年来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立法,要求盟友配合其对华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重组。 韩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国家,面临美国的直接压力。例如,美国要求韩国企业不得在华扩建先进制程芯片工厂,否则将失去获得美国补贴的资格。 其次,韩国国内经济结构转型需求迫切。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崛起,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40.2%降至2024年的33.3%,而对美出口占比则上升至19%。李在明政府希望通过与美国合作,在高端芯片、氢能等新兴领域建立优势,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然而,韩国的这一政策调整面临现实困境。从经济层面看,中国仍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5年7月,韩国对华出口额达597.91亿美元,进口729.43亿美元,逆差131.52亿美元。半导体、汽车、石化等关键产业对华依赖度仍然较高。 例如,韩国半导体企业三星、SK海力士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均超过20%。若强行切断与中国的供应链联系,韩国企业将面临市场份额流失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此外,韩国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更深,政策转变可能引发国内产业界的强烈反弹。 地缘政治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韩国加强与美日的军事合作,可能加剧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朝鲜近期多次试射导弹,对美韩联合军演反应强烈。同时,韩国的政策转向可能影响中韩关系。 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示,中韩关系发展不应受第三方因素影响,希望韩方相向而行。驻韩大使戴兵也公开鼓励韩国企业继续在华投资,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若韩国执意配合美国对华遏制,可能招致中国的隐性反制,如限制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加强技术审查等。 在国内政治层面,李在明的政策调整面临分歧。共同民主党在野时曾批评尹锡悦政府疏远中国,但执政后却延续了亲美路线,这引发部分党内人士的不满。 韩国国会议员梁香子等公开批评美国对华芯片遏制政策,认为这将损害韩国企业利益。此外,韩国民众对过度依赖美国的担忧也在上升。民调显示,63.3%的受访者认可李在明的执政表现,但对其外交政策的支持率存在分化。部分民众担心,过度卷入中美竞争将使韩国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从国际反应看,美国对韩国的政策转变表示欢迎。特朗普政府在与李在明会谈后,宣布达成美韩贸易协议,韩国承诺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涉及造船、能源等领域。 然而,协议的具体条款引发争议。例如,韩国需配合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设备。这可能导致韩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份额,同时受制于美国的技术标准。日本则借机强化美日韩三边合作,推动在半导体、军事等领域的联合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的政策声明与实际行动存在一定矛盾。尽管他宣称脱离中国,但韩国仍在通过外交渠道与中国保持沟通。例如,李在明派遣总统特使团访华,试图缓解中方的担忧。 此外,韩国在半导体领域仍保留对华出口的灵活性,并未完全切断与中国的技术合作。这种“战略模糊”反映出韩国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现实考量。 李在明提出的“脱离中国”政策是韩国在中美战略博弈下的无奈选择,其核心目标是在维护美韩同盟的同时,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这一政策面临经济依赖、地缘风险、国内分歧等多重挑战,实际执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韩国总统李在明:韩国将脱离中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韩国
天天纪闻
2025-08-28 11:21:3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