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手! 8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海空联合行动再次让南海局势骤然升温。

飞绿说历史 2025-08-28 15:29:06

美国!动手! 8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海空联合行动再次让南海局势骤然升温。 菲律宾空军一架公务机在美国记者的陪同下,进入中国黄岩岛附近空域实施所谓“侦察飞行”。几乎同一时刻,美军“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强行闯入黄岩岛12海里范围内,动作咄咄逼人,意图明显。 这不是误入,也不是例行巡航,而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挑衅性演习。黄岩岛,从不属于争议范畴,而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美菲此番联手试图制造“事实上的争议”,在南海设置新的战略摩擦点。与其说是菲律宾“主动出击”,不如说是美国借壳操控——菲律宾只不过是这场南海博弈中一枚不值钱的棋子。 中方反应迅速。中国海军出动一艘054A型护卫舰展开拦截,空军苏-30MKK战机同步升空实施空中驱离,中国海警船则迅速抵近执法,多层级、多兵种协同作战。 展现出南海防御体系的高效整合力。这不是临时应对,而是中国对南海主权态势感知能力的实战验证。美军“希金斯”号的动向并不陌生。 自2019年以来,它多次参与“航行自由行动”,频繁出现在中国南沙、中沙岛礁周边,背后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典型执行图谱。 它既是海上力量的展示平台,也是政治信号的投放器——向中国传递压力,向盟友传递承诺。菲律宾则在两面下注。 一方面高调借美军之力试图“突围”,另一方面在国内炒作“主权捍卫”议题以迎合民族主义情绪。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至今未对此次行动作出正式说明,但其国防部却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称“这是对海洋权利的合法主张”,言辞之中掩不住对美国军事庇护的依赖心理。 说白了,美菲这场“联合出击”,是一场政治大于军事、舆论重于实效的典型“秀肌肉”行动。美军需要持续制造区域紧张,以维持其在亚太的存在合法性。 菲律宾则希望借此获取更多军事援助与安全承诺。两者一拍即合,选定黄岩岛这一中国实际控制、法律依据充足的岛礁作为突破口,意在挑战中国的底线。 但他们或许选错了对象。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元代《岛夷志略》、清代《大清一统志》均有明确记载。民国时期政府亦将其划入广东省图籍之内,并持续实施行政管辖。 日本战败投降后,黄岩岛由中国接收并实施有效控制。无论从历史文献、地理标识还是国际法意义上的“有效统治”来看,黄岩岛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中国。 菲律宾所谓的“主权声索”,直到1997年才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完全是出于资源争夺与地缘战略的双重考量。 更关键的是,2012年黄岩岛对峙事件后,菲律宾主动撤出该海域,事实上承认了中国的控制地位。如今美菲借“联合巡航”之名意图重塑既成事实,实则是对国际秩序的赤裸挑衅。 美国的算盘打得并不复杂。借“航行自由”之壳,行地缘封锁之实。所谓“航行自由”,本质上是美军舰艇的军事通行权,而非国际民用航运的保障。 美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未批准,却屡屡引用其内容为自身行动背书,这种“只取所用”的双标操作,早已被国际社会所识破。而菲律宾则在走一条危险的钢丝路。 一边依靠中国巨大的经贸市场维持经济增长,一边在战略层面不断“押宝”美国军事力量。长此以往,失去的不仅是外交自主,更是对地区和平的责任感。 南海不是博弈场,更不是他国军演的后花园,任何挑衅都必须付出代价。中国的应对,不止于军事层面。从南沙岛礁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法律文件的持续发布。 从“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推进,到对外公开历史证据链的系统整理,中国已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维度的南海主权维护体系。 这一次的黄岩岛对峙,既是对这套体系的实战检验,也是对中国战略定力的又一次挑战。重要的是,中国没有被带节奏。 没有急于在军事上“以牙还牙”,而是精准识别挑衅性质,冷静进行对位反制。这种克制,并非软弱,而是对局势的战略把握。真正具备实力的国家,从不会轻易被挑衅牵着走。 回到现实,美菲的这场联合行动并未改变任何海上格局,却再度暴露出美国在亚太“维稳者”外衣下的搅局本质。它既无法拉拢东盟形成“统一战线”,也无法动摇中国在南海的战略优势。 更尴尬的是,菲律宾的“配合演出”并未赢得区域国家的广泛支持,反而引发更多对“美菲军事绑定”的担忧。这不是常态化合作,而是一次政治冒险。 下一次再试图闯入黄岩岛,恐怕不会再是“警告驱离”那么简单。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捍卫每一寸蓝色国土。黄岩岛不是谈判筹码,更不是谁想挑衅就能来的“中立海域”。 美国动手了,那中国,也必将动真格。

0 阅读:813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