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年5月,78岁的李隆基绝食三日,对太监说:“告诉三郎,我在黄泉路上等他。”

国际大碗说 2025-08-29 19:34:53

762年5月,78岁的李隆基绝食三日,对太监说:“告诉三郎,我在黄泉路上等他。”十几天后,唐肃宗李亨吐血而亡,父子之间的斗争,以这般悲怆收场,盛唐的气象,至此不复存在。 “马嵬坡之变”成为了李隆基、李亨父子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当时身为太子的李亨,暗中与禁军统领陈玄礼联络,不仅默许了兵变的发生,甚至在背后推动了局势发展。 在杨玉环死后,李亨看出李隆基已经失去了人心,于是决定分道扬镳,另寻出路。 之后,李亨在灵武被众将拥立为帝,即唐肃宗,他登基后,立刻遥尊远在蜀地的李隆基为太上皇 。 远在成都的李隆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但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个既成事实,眼睁睁看着儿子夺走了自己执掌四十多年的皇权。 后来回到长安的李隆基,被李亨安置在兴庆宫居住 。 起初,李亨对李隆基还算客气,时常派人送来衣物和美食,逢年过节也会亲自登门探望。 然而,这份短暂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随着皇位越来越稳固,李亨对李隆基的猜忌也越来越深。他担心父亲会利用昔日的威望,暗中联络朝中的旧臣,伺机夺回皇权。 有一次,李隆基在兴庆宫的楼上散步,看到楼下有百姓路过,便随口挥手致意,百姓们认出是昔日的玄宗皇帝,纷纷跪地高呼 “万岁”。 此事发生后,引起了李亨的警惕,开始一步步削弱李隆基的势力,他先是将跟随李隆基数十年的高力士流放到巫州;随后又强迫年迈的陈玄礼退休还乡。 紧接着,李亨又派亲信大宦官李辅国将兴庆宫的侍卫全部换成自己的人,名义上是 “保护太上皇的安全”,实际上是将李隆基软禁起来。 直到这时,李隆基才彻底明白,自己早已成了儿子眼中的 “眼中钉、肉中刺”,所谓的 “太上皇尊荣”,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笑话。 兴庆宫里的宦官宫女,全是李辅国的眼线,他们对李隆基表面上恭敬顺从,暗地里却时刻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要有一点异常,就会立刻向李辅国汇报。 有一次,李隆基实在烦闷得厉害,想登上兴庆宫的勤政楼,看看长安的街景,缓解一下心中的愁绪。可他刚走到楼梯口,就被守门的宦官拦住了去路。 那宦官面无表情地说道:“陛下有旨,太上皇未经允许不得出殿,请太上皇回宫歇息。” 李隆基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地转身走回殿内。 李辅国还故意在生活上刁难李隆基。有一次,李辅国派人送来膳食,李隆基打开食盒一看,里面全是些粗糙的杂粮和早已冷掉的青菜,连一点荤腥都没有,更别说符合口味的菜肴了。 长期的精神压抑和生活折磨,让李隆基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整天都躺在床上,连饭都懒得吃。偶尔清醒的时候,他会反复吟诵自己写的《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声,还似人生一梦中。” 这首诗,道尽了李隆基晚年的凄凉与无奈, 他就像一个被人操纵的木偶,一生的荣耀与辉煌,最终都变成了一场虚幻的梦境。 762年 5月,李隆基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他选择用绝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李亨的抗议和内心的绝望。连续三天,他滴水未进、粒米不沾,身体迅速垮了下去。 当宦官端着李亨派人送来的汤药走进殿内时,李隆基突然用尽全身力气,挥手打翻了药碗,用微弱却异常坚定的声音说:“你去告诉三郎,朕在黄泉路上等着他。” 在绝食数日后,李隆基在甘露殿溘然长逝,年78岁。 李隆基去世的消息传到李亨耳中时,他正躺在病榻上休养。听到这个消息,李亨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一方面,他觉得压在心头多年的 “隐患” 终于消失了,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解脱;另一方面,心中又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愧疚。 可这份愧疚还没持续多久,命运就给了李亨沉重的一击。 就在李隆基去世后不久,李亨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他高烧不退,意识模糊,很快就陷入了昏迷。皇宫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张皇后与李辅国之间的权力之争。张皇后担心李亨死后,太子李豫继位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暗中联络越王李系,计划废掉太子,立李系为帝;而李辅国自然不会允许张皇后的阴谋得逞。 最终,李辅国率先采取行动,他率领禁军将越王李系及其党羽全部诛杀,随后又将张皇后幽禁在冷宫中。 而李亨在听到政变的消息后,病重的他竟然惊惧而死。 这场持续了多年的父子权力之争,最终以两人相继离世画上了句号。李隆基与李亨,本是血脉相连的父子,却因为皇权的诱惑走向反目成仇,最终都落得悲剧收场。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在这场父子纷争与安史之乱的双重打击下,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再也回不到昔日的辉煌。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