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弘昼一同监考,过了饭点考生仍未写完,弘昼便让乾隆先去用餐,乾隆没有应允。谁

冷香侵梦幽 2025-08-29 22:07:18

乾隆与弘昼一同监考,过了饭点考生仍未写完,弘昼便让乾隆先去用餐,乾隆没有应允。谁知,弘昼竟说:“皇兄不肯去吃饭,是怀疑我会和考生们串通作弊吗?” 这话一出口,殿里的空气瞬间就僵住了。旁边侍立的太监吓得头都不敢抬,手里的拂尘都差点掉在地上——谁不知道“作弊”两个字在科举考场里是天大的忌讳,更何况是当着皇帝的面,说皇帝怀疑自己的弟弟串通考生,这简直是把刀尖往皇帝心窝子里递。 乾隆手里正翻着考生试卷的手顿了一下,抬眼看向弘昼。那会儿乾隆刚登基没几年,朝堂上还有些老臣盯着皇位,他平日里对这位弟弟虽说亲近,可涉及皇权体面的事,半分都不含糊。 但他没立刻发火,只是把目光在弘昼脸上停了片刻,又扫了眼殿里还在埋头答卷的考生,慢悠悠地开口:“皇弟这话就偏了,朕不是不放心你,是想着这些考生从天亮写到现在,水米没沾,朕这个当皇帝的要是先去吃饭,倒显得不顾惜天下读书人了。” 弘昼听了这话,立刻就顺着台阶下,笑着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哎呀,还是皇兄想得周全!是臣弟糊涂了,只想着皇兄饿着肚子,倒忘了这些考生的难处。”说着就转身吩咐太监,让人把宫里的糕点和热茶端进来,先给考生们垫垫肚子,又特意叮嘱:“别弄那些油腻的,免得影响考生写字。” 没人知道,弘昼说那句话时,手心其实捏着汗。他是乾隆的弟弟,又是雍正生前疼爱的儿子,身份看着尊贵,可历朝历代的王爷,尤其是皇帝的亲兄弟,哪一个不是如履薄冰?当年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血的教训还在眼前,弘昼比谁都清楚,自己要是表现出半分对权力的兴趣,或是让乾隆觉得有威胁,下场绝不会好。 就像前两年,弘昼故意在朝堂上和大臣吵架,甚至还动手打了人,乾隆知道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皇弟性子急躁,你们多担待”,没真怪他。还有一次,弘昼办“活出丧”,自己坐在棺材里,让家人哭丧,闹得满城风雨。外人都笑他荒唐,可只有弘昼自己明白,他越是荒唐,乾隆就越放心——一个只爱胡闹、没心思争权的王爷,对皇权构不成任何威胁。 这次监考说的那句话,看着是没分寸,其实是弘昼的小心思。他故意说乾隆怀疑自己作弊,就是把话说透:皇兄,我知道你是皇帝,我绝不敢有半点不臣之心,连“作弊”这种小事,我都怕你误会,更别说别的了。而乾隆也懂他的意思,所以没发火,还顺着他的话给了台阶,兄弟俩一唱一和,既维护了皇权的体面,又没伤了兄弟情分。 那天的监考一直到傍晚才结束,乾隆和弘昼一起走出考场,弘昼还在絮絮叨叨地说:“今天这些考生里,有几个字写得真不错,说不定将来能成大才。”乾隆听着,偶尔点头应和两句,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看着倒真像寻常人家的兄弟,而不是朝堂上的君臣。 后来有人说弘昼是“大智若愚”,也有人说他是“自污保身”。可不管怎么说,弘昼在乾隆朝安安稳稳地当了几十年王爷,没遭过什么大罪,比那些卷入朝堂纷争的宗室子弟强多了。他用看似荒唐的方式,守住了自己的性命和荣华,也守住了和乾隆之间那点难得的兄弟情分。 其实在封建皇权里,亲情从来都和权力绑在一起。乾隆需要一个“荒唐”的弟弟来证明自己的宽容,弘昼需要用“荒唐”来换取生存的空间,两人是君臣,也是兄弟,更是彼此的“保护伞”。就像这次监考风波,一句看似冒犯的话,背后藏着的,是皇家子弟最无奈也最现实的生存智慧——有些时候,糊涂比聪明更安全,荒唐比正经更长久。 参考书籍 - 《清史稿·诸王传六(弘昼传)》 - 《清高宗实录》(乾隆五年至乾隆三十五年部分) - 孟森《明清史讲义》(下册) - 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

0 阅读:355

猜你喜欢

冷香侵梦幽

冷香侵梦幽

冷香侵梦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