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一生征战,几乎没打过败仗,只在洪武五年的“岭北之战”栽了大跟头,他败给了“天

长河观澜 2025-08-30 08:35:45

徐达一生征战,几乎没打过败仗,只在洪武五年的“岭北之战”栽了大跟头,他败给了“天下第一奇男子”,元军大将王保保。

那时候,元朝虽然被赶回草原,但还有个大人物在折腾——扩廓帖木儿,也叫王保保。这位可是个狠角色,逃到漠北后,像块甩不掉的牛皮糖,时不时就派兵骚扰明朝边境。朱元璋眼里揉不得沙子,决定要来一次大北伐,彻底解决王保保这个心腹大患。

朱元璋的策略是兵分三路,齐头并进,打王保保一个措手不及: 中路军主将徐达: 作为征虏大将军,统帅主力五万精锐士兵,从雁门关出发,直捣黄龙,目标就是王保保的老巢和林。 东路军主将李文忠: 左副将军,也是五万人马,出居庸关向东绕道,负责策应徐达。 西路军主将冯胜: 征西将军,同样五万兵力,出金关,目标是扫荡河西走廊,保障明军侧翼安全,并作为牵制力量。 看起来万无一失?问题就出在这儿。

徐达带领的中路军,刚出雁门关,开局似乎不错。他手下的先锋蓝玉挺厉害,在土剌河打了一场遭遇战,小胜了一下王保保,还抓了些俘虏。这小小的胜利可能让徐达有点轻敌了。他觉得王保保不过如此,肯定已经吓得抱头鼠窜了。

王保保是谁?他在徐达手底下不是第一次吃亏了,但次次都能逃出生天,足见其狡猾顽强。他一看明军势大,硬碰硬肯定不行,立刻改变了策略:诱敌深入,把明军引到对他有利的地方去打。

徐达求胜心切,一心想着追上王保保将其歼灭,没想太多就带着大军一路猛追,不知不觉就深入漠北,一直追到了岭北一带。

漠北草原哪是那么容易闯的?当时已经是春夏之交,但草原的气候说变就变。明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刚追到岭北不久,就遭遇了恶劣的天气——狂风卷着大雪,铺天盖地地下来了! 气温骤降,风雪交加,别说打仗了,连正常行军都困难。而且漠北的地形,明军远不如王保保熟悉。

就在这场要命的暴风雪中,王保保露出了獠牙。他和另一名元将贺宗哲合兵一处,集结了重兵,趁明军被风雪所困、饥寒交迫之际,发动了猛攻!这就是“岭北之战”。

史书就用了一个词:“不利而还”,或者“大败徐达”。其实惨烈到了极点。当时明朝刚刚恢复,派出的也就十五万大军。徐达这中路五万人,一下子死了几万,是近乎“全军覆灭”级别的损失。剩下的明军士兵完全被打懵了,在元军骑兵的追杀下,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只能零散地逃跑。

仗打成这样,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按照朱元璋后期杀人不眨眼的性子,砍十个徐达的头恐怕都不解恨。但这次,朱元璋却没怎么怪罪徐达。

这时是明国初期,朱元璋刚登基几年,对于跟了自己二十多年、出生入死、立下不世之功的老兄弟,还是念旧情的。朱元璋也知道王保保难对付,徐达败给他,情有可原。

东路的李文忠也被王保保算计了,遭遇抵抗,无功而返;西路的冯胜虽然打得很漂亮,扫荡了一大圈,但因为贪墨战利品,也没捞到奖赏。相比之下,徐达的失败也没那么扎眼了。

朱元璋自己也是带兵出身,深知打仗没有常胜将军的道理。如果真因为一次大败就杀了头号大将,以后谁还敢替他卖命打仗?所以朱元璋只是轻描淡写地让徐达把剩下的残兵收拢好,守住边关,这事就算过去了。

这次大败,对一生骄傲的徐达来说,绝对是巨大的耻辱。他一直在等待报仇的机会。第二年冬天,徐达和李文忠再次带兵在山西一带布防。得到消息:王保保竟然又敢带兵南下,到了大同附近!

徐达和李文忠,一听仇人送上门,眼都红了!尤其是徐达,报仇心切,恨不能立刻开打。两人一合计,合兵一处,在大雪天火速出兵北上。为了出其不意,他们顶风冒雪,艰难行军,一直走到雁踏堡安营扎寨,准备迎敌。

这次遭遇战,双方碰上了。但是,规模远不如岭北之战那么大。王保保似乎也只是试探性地骚扰一下,一看明军有备而来,主力出击,他可能没怎么打就撤了。

结果,徐达和李文忠逮住了两个元军武将,缴获了八十多匹战马,算是小胜了一场。虽然“战果”微不足道,远不足以洗刷岭北的耻辱,但对于憋着一口气的徐、李二人来说,也算是稍解心头之恨。而这,竟成了徐达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次带兵作战。

此后几年,徐达主要在北平练兵、守边,直到洪武十七年。那年天象不好,征兆预示对大将不利(太阴屡犯上将),朱元璋很不放心,就把这位功高盖世的老战友从前线调回了京城。

这一回来,徐达的身体就出了问题。到了年底,竟然一病不起。朱元璋对这个老兄弟感情极深,为了救他,真是什么办法都想了:命令寻找最好的郎中;甚至亲自去向上天祈祷。朱元璋的祷词非常感人:“天下大乱,朕让徐达带平定天下,他的功劳最大。现在他病重了,朕向神灵求告,希望能让他多活几年,保百姓安宁。朕愿意有一天能和他一同离世,请神灵明鉴。”

可惜,再深的情意也敌不过生死天命。第二年二月,背疽发作的徐达,在病痛的折磨下,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四岁(虚岁)。朱元璋悲痛欲绝,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命令诸位藩王都要去祭奠;命人将徐达的画像供奉在太庙中,配享祭祀。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长河观澜

长河观澜

关注我!带你领略中华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