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肺中草药第一流!既能化痰通肺,又能补足肺气,堪称“天然护肺方”,让肺纤维化患

吕蒙 2025-08-30 14:20:10

养肺中草药第一流!既能化痰通肺,又能补足肺气,堪称 “天然护肺方”,让肺纤维化患者重获新生! 好多人一查出肺纤维化,就愁得慌,觉得这辈子都要被 “干咳、气短、胸闷” 缠上了,连爬楼、散步都成了奢望。其实咱们中医看肺纤维化,不光是盯着肺组织变硬、肺功能下降这些表象,更关键是调理整个人 —— 就像一块地,你把土壤调理好了,肺络淤堵、气阴亏虚自然没了加重空间。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两味我临床常用的中药,它们搭配起来,既能扶正补肺,又能通络化痰,实实在在帮到了不少被肺纤维化折磨的患者。 大家好,我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呼吸科王伟医生。擅长各种肺纤维化、慢阻肺、肺结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肺纤维化稳定期调理、延缓病情进展有深入研究。从医40多年,见过太多患者从 “走几步就喘” 恢复到能正常生活,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第一味:黄芪,黄芪可是中医里的 “补肺能手”,老百姓都叫它 “肺气的加油站”。《本草纲目》里就说它能 “补肺气,实皮毛,泻肺火,益元气”。黄芪就像是你肺部的一支 “修复部队”,能帮你补充亏虚的肺气,增强呼吸肌力量 —— 很多肺纤维化病人常年气短、乏力,稍微动一动就出汗,冬天还特别怕冷,这时候用黄芪正合适,它能帮你稳住肺气,让你走得远、咳得轻,精神头慢慢提上来,不再总觉得 “没力气喘气”。 第二味:麦冬,麦冬是滋阴润肺、通络化痰的一把好手,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它就像肺部的 “滋养剂”,能把干耗的肺阴补回来,化解肺里的燥痰、黏痰,还能疏通淤堵的肺络,缓解胸闷憋气。尤其是肺纤维化患者总觉得 “口干、干咳无痰、胸口发紧”,一说话就气短,我临床常用它,既不耗伤肺气,还能帮着修复肺络,延缓肺组织变硬的速度,让呼吸越来越顺畅。 张大爷,68 岁,患肺纤维化 5 年,每年秋冬季节症状都会加重。去年入冬后,他的情况更糟了:频繁干咳,偶尔咳出少量白黏痰,早上起来得咳半个多小时才能缓解,走 50 米就气短胸闷,晚上躺平后总觉得 “胸口发沉”,得侧着身子才能睡着,连穿件厚外套都要歇两口气,整个人瘦了 5 斤,也没心思跟老邻居们下棋了。 来看诊时,他嘴唇干燥起皮,说话声音沙哑,稍微一咳嗽就气短,得停几秒才能继续说,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辨证:属于 “肺痿” 范畴,气阴两虚、肺络淤阻。常年咳喘耗伤了肺气与肺阴,肺阴不足则燥痰难化,肺气亏虚则无力推动气血,导致肺络淤堵,形成 “气阴两虚生燥、燥邪淤阻肺络” 的恶性循环 —— 越虚越容易生燥,燥越重越堵肺络,肺络越堵气阴越虚。应当益气养阴、润肺通络,标本兼治。 中医开方:我用了黄芪和麦冬做主打,搭配玉竹滋阴润燥,丹参活血通络,川贝母化痰止咳,再加上甘草调和药性。 方解:黄芪、麦冬:一个补肺益气,增强呼吸动力,帮张大爷 “提气”;一个滋阴润肺,化解燥痰、疏通肺络,帮他 “润燥”,两者合作既能补足气阴,又能清除燥邪淤堵,从根本上打破 “气阴两虚生燥” 的循环,作君药; 玉竹:养阴润燥,进一步补充肺阴,解决张大爷 “口干、干咳” 的问题,让肺部保持湿润,减少燥邪对肺组织的损伤; 丹参:活血通络,像 “疏通剂” 一样打通淤堵的肺络,缓解 “胸口发紧、气短” 的不适,让气血能顺畅滋养肺脏; 川贝母:清热化痰,化解肺里的黏痰,避免痰浊加重肺络淤堵,让张大爷 “咳嗽减轻、呼吸更顺”; 甘草:调和诸药,保护气道黏膜,减轻干咳对喉咙的刺激,让喉咙不那么干痒。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润肺通络、化痰止咳之效,既改善当下的 “干咳、气短、胸闷” 症状,又调理根本的 “气阴两虚、肺络淤阻” 体质,让肺部慢慢恢复健康。 治疗结果:张大爷服药一个多月,首先感觉口干减轻了,干咳的频率低了,早上咳嗽 10 分钟就能缓解,不用再 “咳得胸口疼”;两个多月后,气短明显减轻,能在小区慢走 15 分钟,晚上平躺也能睡安稳,再也不用半夜翻身;三个多月后,整个冬天都没再出现症状加重,连之前一受凉就剧烈咳嗽的毛病也少了。 中医调肺纤维化,不只是 “通”,更是 “养”。黄芪和麦冬这两味药,一个扶正补肺,帮身体 “筑防线”;一个祛邪润燥,帮肺部 “清淤堵”,既能改善肺部的 “呼吸环境”,又能增强身体的 “抗燥能力”。很多患者就是这样一步步调回来,从 “离不开吸氧机” 到 “能正常生活”,重获呼吸的自由。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坚持调理,呼吸顺畅、重获新生的日子一定能回来!

1 阅读:236
吕蒙

吕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