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给共产党提鞋都不配!”台北一女中语文老师区桂芝曾痛批“108课纲”,对比

香茶品岁 2025-08-30 15:35:58

“民进党给共产党提鞋都不配!”台北一女中语文老师区桂芝曾痛批“108课纲”,对比两岸,她盛赞大陆:“共产党带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几亿人脱贫,高铁修到雪山,空间站巡天。民进党搞出了什么?经济被甩远,年轻人找工作难,连缺电缺蛋都解决不了!”“别说比成就,连共产党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 台北有位高中语文老师,叫区桂芝,她大概自己也没想到,几句心里话,竟然会变成一个观察台湾社会矛盾的窗口。 事情的开端很蹊跷。一封匿名的校外举报信,说她在课堂上搞政治宣传。可查来查去,举报人是谁都不知道。真正点燃火药桶的,是她后来接受采访说的一番话。 区桂芝在采访里很坦率,说自己母亲是大陆人,两岸的血脉是断不了的。她还直接回应了赖清德那个所谓“境外敌对势力”的说法。这些话直接戳到了绿营的痛处。 官方马上警告她,说她违反了“教育中立”,政治压力铺天盖地压了过来。 这股压力大到什么程度?她只是在学生群组里,分享一个两岸征文比赛的链接,里面有《山海经》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这都成了她的“罪证”。 连台北市长蒋万安都觉得,这种对教育的干涉,手伸得太长了。 区桂芝为什么能激起这么大的浪?因为她捅破了一个很多人不敢碰的问题:台湾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文化失忆”。而围剿她的根源,就是2019年推行的新课纲。 新课纲把高中国文改得面目全非。每周就四节课,要背的古诗文从六十多篇砍到只剩十五篇。 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顾炎武的《廉耻》,这些教人风骨、明辨是非的经典,直接被踢出了教材。 笔者看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区桂芝的批评一针见血,说这就是在“刨文化的根”,下一代人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建立不起来了。这种担忧不是没来由的。 马英九之前在大学演讲,问中国最南边的领土是哪,台下台湾学生一片沉默。 反倒是一个大陆学生站起来,干脆地答出“曾母暗沙”。这种文化认知上的空白,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 所以区桂芝把大陆的高铁、航天成就,和台湾年轻人找工作难、民生问题多的现状放在一起讲,她其实就是在戳破民进党当局精心打造的“信息茧房”。 这套宣传总想让台湾年轻人觉得,大陆就是固化、落后的。区桂芝用事实说话,把这个泡泡给捅破了。 当然,事情不是一边倒的打压。一边是官方的系统施压,陆委会警告,教育部门想让学校开除她。另一边,是民间和体制内越来越响亮的支持声。 区桂芝的言论在网上得到很多人力挺,不少学者也站出来为她说话,要求教育部门解释清楚课纲的问题。 最后,她所在的学校顶住了压力,给了个“查无违规”的结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抵抗。现在,支持她的老师和民众还在集结。 区桂芝这件事,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看到“去中国化”的教育,一旦从少数人的书房走进全社会的中小学课堂,就必然会和人们心里根深蒂固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撞上。 这种碰撞不是第一次了,马英九政府时期推行包含较多中华文化元素的课纲,也曾引发过抗议。只是现在,攻守的位置换了,但核心的冲突没变。 区桂芝引发的争议,其实是在问一个关于未来的问题。是砍断和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个小圈子里重新定义自己?还是正视两岸同文同种的事实,在更广阔的中华文化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不只是课本里几篇古文的增减。这更关系到台湾年轻一代怎么看世界、怎么看历史,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路能走多宽。 一个社会如果开始害怕自己的历史,甚至想用修改教科书来粉饰过去,那它丢掉的就不只是文化自信,更是面对未来的底气。 区桂芝站了出来,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0 阅读:1192

猜你喜欢

香茶品岁

香茶品岁

香茶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