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这是一张印尼军警屠杀“华人”的现场照片,近百名华人被迫聚集在一处土坑

浮史如生 2025-08-30 22:41:04

1965年,这是一张印尼军警屠杀“华人”的现场照片,近百名华人被迫聚集在一处土坑内,带着绝望的眼神注视着四周宛如地狱般的场景。 张福林是棉兰华人社区的普通商人,出生于1930年代,早年随父母从中国迁到印尼,靠小本生意维持生活。家族在街区开布店,他从小帮忙,成年后接手经营,售卖日常布料,收入刚够养家。棉兰当时华人多从事贸易,社区相对稳定,他娶妻生子,一家四口住在店后小屋,专注生意,不碰政治。1960年代初,反华情绪开始蔓延,街头传单增多,指责华人经济影响力大,但他继续开门营业,忽略这些迹象。 随着政变爆发,棉兰气氛紧张,游行和谣言增加,华人被贴上亲共标签。张福林的店铺位于华人街区,平时与本地人交易正常,但暴力渐近,邻居店铺遭抢,他仍试图维持生意。12月初,谣言称华人藏武器,支持共产党,这加剧了针对华人的攻击。张福林一家日子越发艰难,但历史资料显示,像他这样的商人多低调求生,避免卷入冲突。 印尼历史记载,棉兰华人社区在1965年底成为重灾区,许多商人如张福林,生意被毁,家庭分离。权威来源如维基百科提到,棉兰有华人被杀事件,受害者包括普通居民。张福林代表了众多华人商人,专注贸易却遭波及,生活从稳定转为动荡。 1965年12月,棉兰爆发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军警和暴徒参与,华人被抓捕押到城外土坑。历史文件显示,近百名华人聚集在坑内,军警开枪射杀,这是反华屠杀的一部分。官方借政变指责华人亲共,导致全国反华浪潮,棉兰作为北部重镇,华人社区受害严重。 权威资料如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记载,棉兰地区有无差别杀戮,华人被视为替罪羊。事件从10月开始,传单和示威转向实际暴力,店铺被抢,居民被捕。土坑屠杀是典型案例,受害者包括男人女人孩子,死亡人数难统计,但整体大屠杀中华人占一定比例。 印尼大屠杀估计死者50万到100万,其中华人约2000人,棉兰事件反映了军方推动的清洗。维基百科指出,军警不只不管,还直接参与抓捕和射杀。土坑内华人被迫聚集,枪击造成大量死亡,尸体就地处理,这段历史至今争议不断。 屠杀后,印尼各地华人社区瓦解,1966年苏哈托上台,推行新秩序政策,强制华人改印尼姓名,关闭中文学校,限制文化习俗。华人生意受限,许多人流离失所,财产尽失。棉兰华人如张福林,幸存者隐姓埋名,生活艰辛。 历史记载,苏哈托政权加强反华措施,华人被举报风险高,社区人人自危。张福林肩部受伤,从坑中逃出,返回乡下发现家空,老婆死于逃亡,孩子被救走。他改姓做零工,避免联系过去,日子苦撑。权威来源如人权观察报告显示,受害者家属长期无赔偿,政府拖延调查。 2014年,印尼政府承认1965年为国家悲剧,但未追究责任,档案封存。华人后代仍受影响,事件真相未全揭开。张福林的故事常见于幸存者回忆,代表了那代华人的苦难。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浮史如生

浮史如生

以史为鉴,山河岁月,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