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刑场上,徐茂公抽刀割下一块大腿肉,喂给单雄信。单雄信说:当初贾家楼46人结义,如今只有你一人来送我。 隋末天下大乱,其中瓦岗寨一度声势最大。 在瓦岗军中,单雄信凭借出众的武艺,很快晋升为重要将领,统领精锐骑兵。成为瓦岗寨首领翟让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当时,前来加入瓦岗军的英雄人数众多,包括秦叔宝(秦琼)、程咬金(程知节)、王伯当等好汉。 在徐茂公(徐世勣)的提议下,单雄信、徐茂公、秦叔宝、程咬金、王伯当等四十六位英雄豪杰,在贾家楼举行了结义仪式。 结义当天,四十六位英雄按照年龄大小排定次序,焚香祭拜天地,用刀划破手指,将鲜血滴入酒中,共同饮下,立下了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的铮铮誓言。 然而,江湖之间的情义盟约,终究难以抵御现实的残酷考验。 随着瓦岗军的不断壮大,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翟让作为瓦岗军的创始人,他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性格又较为宽厚温和,而后来投奔瓦岗军的李密,出身于关陇贵族世家,有着更大的野心和更强的权力欲望。 后来,李密凭借出色的能力,在瓦岗军中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将领的支持,与翟让之间围绕权力展开的斗争也日益激烈。 最终,李密设计杀害了翟让。当时,单雄信、徐茂公等将领都在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单雄信为了保全自身性命,不得不向李密表示效忠;徐茂公则试图反抗,结果被李密的亲信砍伤,幸好李密及时下令制止,才侥幸保住了性命。 翟让之死,成为瓦岗军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也让贾家楼结义的四十六位英雄之间产生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尽管此后李密继续带领瓦岗军四处征战,但军中将士的人心已经涣散,许多将领对李密的行为感到不满,开始产生背离之心。 瓦岗军内部的分裂,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公元618年,李密率领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率领的隋朝主力军队在童山展开大战。虽然瓦岗军取得胜利告,但瓦岗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兵力与物资损失巨大,元气大伤。 而此时,盘踞在洛阳地区的王世充,趁机率领大军对瓦岗军发动了突袭。 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瓦岗军由于此前的战斗损耗过大,再加上内部军心不稳,最终遭遇了惨败。 李密眼看瓦岗军大势已去,便率领部分残余部众,投奔了当时已经在长安称帝的李渊。而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等一批瓦岗军将领,在兵败之后,向王世充投降。 徐茂公当时正奉命镇守瓦岗军的后方基地黎阳,在得知瓦岗军兵败、李密投奔李渊的消息后,他没有选择向王世充投降,而是经过慎重思考,决定率领黎阳的军民以及瓦岗军的残余部队,归附李渊。 李渊对徐茂公的到来非常欢迎,任命他为黎阳总管,封莱国公,并赐予他 “李” 姓,从此,徐茂公正式改名为李勣。 单雄信在投降王世充后,得到了重用,他之所以选择投降王世充,而不是像徐茂公、李密那样投奔李渊,有一个重要原因 ,他与李渊有很深的仇怨。 后来,李渊派遣李世民率领大军东征,目标直指王世充盘踞的洛阳。一番激战后,王世充眼看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不得不率领文武百官打开城门,向唐军投降。 洛阳城被攻破后,李世民下令单雄信抓获,准备处以死刑。 徐茂公得知单雄信即将被处死的消息后,向李世民请求宽恕。徐茂公在李世民面前,极力称赞单雄信的勇猛,称他是难得一见的将才。 然而,李世民却拒绝了徐茂公的请求。 李世民坚持要处死单雄信,主要原因是,单雄信与李渊之间存在深仇,李世民担认为即使赦免了单雄信,他也不会真心归顺唐朝。 徐茂公见李世民态度坚决,知道继续求情也无济于事,于是决定在单雄信赴死之前,为他做最后一件事,以兑现当年贾家楼结义时许下的承诺。 刑场之上,单雄信被绑在刑柱上,面色平静,没有丝毫的恐惧与慌乱。 就在刽子手即将举起大刀行刑之际,徐茂公快步走来,他凝视着被绑在刑柱上的单雄信,抽出腰间的佩刀,然后毫不犹豫地在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徐茂公声音哽咽地说道:“兄当年贾家楼结义时,我们约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今我不能陪你一起赴死,只能用这个办法与你一同归于尘土。你死后,家人由我来照顾。” 单雄信看叹气说:“当初贾家楼四十六人结义,如今却只有你一人来送我。” 单雄信死后,徐茂公按收养了单雄信的儿子单道真。徐茂公对单道真悉心教导,将他培养成了一名有能力的人才。后来,单道真在唐朝担任官职,曾出任梁州司马等职位,单家的血脉也得以延续。 而当年贾家楼结义的四十六位英雄,在瓦岗军失败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除了徐茂公、秦叔宝、程咬金等少数人归附唐朝,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之外,其余的人大多要么战死在沙场上,要么选择归隐山林,要么投靠了其他的割据势力,最终下落不明。 轰轰烈烈的贾家楼结义,随着单雄信的死亡,画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
罕见!美国驻华使领馆这一次终于跟我们在一个频道了!在我们即将举行抗战80周年纪念
【58评论】【76点赞】